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为什么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上要实行"仲裁前置

劳动纠纷 2025-03-24 19:31

一、为什么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上要实行"仲裁前置

是的,发生劳资纠分,解决程序是先是当事人与单位进行协商解决,达不成协议就提交劳动仲裁,仲裁失败走司法途径。

二、劳动纠纷是先调解还是直接仲裁

你好,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调解不是必须的,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三、什么是仲裁前置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即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由民事庭依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是前置吗?

工伤赔偿案件的前提不是不只是先申请劳动仲裁,而是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要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如果伤情严重,再做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才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以上意见,供参考!

五、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先裁后审”制,劳动争议当事人须首先将争议提交劳动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裁决后,如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收到仲裁裁决后,当事人未在十五日内起诉的,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该裁决,否则对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十五日内起诉的,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不受已完成的仲裁的影响。

在审判实务中,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制度已为广大司法工作者普遍理解和接受,但是仍有个别人员在严格执行该制度上还存有疑意。例如: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而仲裁委员会长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结论,当事人不得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对此有人认为可视为争议已经过仲裁前置程序,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根据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确实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员会在实体上作出仲裁裁决;

二是视为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即仲裁委员会在程序上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结论(包括裁决、决定、通知书三种形式)。因而,凡当事人已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而仲裁委员会未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不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结论的,都属于未经仲裁前置程序的情形,人民法院均不应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都是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方法。一般情形下,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于劳动争议诉讼,对劳动争议进行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后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