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承担什么责任?
一、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承担什么责任?
1、行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2、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3、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二、无接触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标准?
只要是因为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无接触事故也算肇事逃逸。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刑事责任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构成刑事责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丈夫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妻子有责任?
夫妻一方肇事逃逸另一方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除非涉嫌包庇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四、无接触交通事故走了算逃逸吗?
只要明知自己发生肇事行为而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现场,不管接触不接触都是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肇事逃逸有两种情况:
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
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无接触交通事故算肇事逃逸吗?
算,事故发生后要报警,看事故是否因你产生,或者说是你有没有责任。
六、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逃逸谁的责任?
1、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又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相关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相关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七、逃逸法律责任
逃逸法律责任的严重性
在社会中,逃逸法律责任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但伤害了受害者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在逃逸事故中,肇事者往往因为恐惧面对法律制裁以及害怕道德和道义的谴责而选择逃避责任。这种行为不仅丧失了对他人生命和财产的尊重,也暴露了其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逃逸法律责任的严重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了受害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障和救援。当发生事故后,如果肇事者选择逃逸,受害者在伤势尚未得到有效治疗时就面临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生命的丧失。其次,逃逸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全感和恐慌情绪。逃逸者的行为让人们对法律和秩序失去信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逃逸法律责任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严重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对于肇事者来说,逃逸不仅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还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及交通肇事等行为都是犯罪行为,而逃逸则被视为对罪行的不承认和逃避责任的行为,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如何加强逃逸法律责任的意识和惩罚力度
为了加强对逃逸法律责任的打击和防范,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提高法律意识和教育宣传
要从根源上解决逃逸法律责任问题,必须从法律意识和教育宣传入手。应该加强对交通法律、救助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多种方式,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明白逃逸法律责任的严重性和后果。
加大惩罚力度
为了有效遏制逃逸行为,需要加大对逃逸法律责任的惩罚力度。可以依法提高对逃逸者的刑事处罚,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查处和追诉力度。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交通违法逃逸信息互通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查处能力。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是有效打击逃逸法律责任的重要手段。媒体、社会组织、公民等都应积极参与到逃逸行为的监督和曝光中,发挥舆论的力量,形成对逃逸者的舆论压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逃逸行为的曝光和批评,让逃逸者付出更高的道义和舆论代价。
逃逸法律责任意识的树立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逃逸法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尊重生命和尊重规则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无论是驾驶车辆还是行人,都应该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事,遵守交通信号,克制驾驶行为,保证道路安全。同时,在遇到交通事故时,也应该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勇于承担责任。
提高安全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
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交通事故和逃逸行为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紧急应变能力,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冷静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预防逃逸行为的根本解决之道。每个人都应该明白,逃避责任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才能共同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逃逸法律责任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侵害了他人的权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逃逸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逃逸法律责任意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大惩罚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和引导,共同守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The above blog post discusses the severity of escap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逃逸法律责任) and proposes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awareness and punishment for such actions. It highlights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fleeing the scene of an accident both on the victim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he pos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awareness, education, and creating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urb the escape behavior. Furthermore, it calls for increased punishment, social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to deter individuals from escap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t concludes by urging individuals to respect life, follow traffic rules, enhance safety consciousness, and uphold moral values to prevent such incidents from occurring.八、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判同等责任怎么处理?
直接报警,警察会按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处理。一、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理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二、交通事故逃逸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 第十三条 对肇事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记12分;保险公司按规定应于次年上浮逃逸车辆保险费。
九、交通事故同等责任有逃逸的怎么样?
一般来说,逃逸都必须负全责。
交通事故中逃逸方负全责,其具体内容如下:(一)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二)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四)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十、无责任肇事逃逸责任怎么划分?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2.
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
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上一篇:交通事故逃逸案破案率?
下一篇:交通事故逃逸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