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贺知章年谱?

婚姻家庭 2024-12-22 02:36

一、贺知章年谱?

1.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2.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3.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二、李嘉诚年谱?

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截界迁民。截界给当时莆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迫使大量莆田人外迁。李嘉诚先祖在莆田涵江区洋尾居住,生活过的有24世(包括李明山),据莆田涵江区洋尾李氏珍藏的康熙六十年(1721)修的《陇西李氏宗谱》,《陇西李氏宗谱》所载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诚诞下两子:李泽钜、李泽楷。

长子李泽钜,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的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现未婚。 2009年,李泽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两人证实恋情,已于2009年4月底在多伦多为李泽楷诞下7磅重男婴,李嘉诚亲自替孙取名长治。2010年7月14日,梁洛施于6月底在美国旧金山生下男双胞胎

三、黄庭坚年谱?

黄庭坚(1045-1105)

宋仁宗庆历五年(⼀0四五),六⽉⼗⼆⽇⽣于江西分宁县双井村

仁宗皇佑三年(⼀0五⼀),七岁。创作《牧童诗》。

仁宗嘉佑三年(⼀0五⼋),⼗四岁。⽗黄庶疑逝世于本年。

仁宗嘉佑四年(⼀0五九),⼗五岁。从舅⽗李常游学淮南。读书成诵,李常以为⼀⽇千⾥。

英宗治平三年(⼀0六五),⼆⼗⼆岁。秋,参加乡试,荣膺⾸选。

英宗治平四年(⼀0六七),⼆⼗三岁。春,赴礼部试,登许安世榜进⼠第,调汝州叶县(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尉。

神宗熙宁五年(⼀0七⼆) ,⼆⼗⼋岁。参加招考四京学官考试,名列优等,除北京(今河北⼤名)

国⼦监教授。当熙宁九年时,四年任期已满,当时留守北京之⽂彦博器重其才华和⽂章,坚持留其再任。于是⼭⾕在北京前后共计⼋年。

神宗元丰元年(⼀0七⼋),三⼗四岁。⼆⽉,寄书苏轼,并以《古诗⼆⾸上苏⼦瞻》初通消息。苏轼有报书并作《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始订交。

神宗元丰⼆年(⼀0七九),三⼗五岁。⼗⼆⽉,因与苏轼有诗往来,受“乌台诗案”牵连,坐罚铜⼆⼗⽄。

神宗元丰三年(⼀0⼋0),三⼗六岁。年初,罢北京教授任,赴京师吏部,改官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秋,携家赴任,途经舒州怀宁县(今安徽潜⼭县),有三祖⼭,⼭有⼭⾕寺。环境优美,留连忘返,遂⾃号⼭⾕道⼈。

神宗元丰七年(⼀○⼋四),四⼗岁。移监德州德平镇。

神宗元丰⼋年(⼀○⼋五),四⼗⼀岁。四⽉奉诏为校书郎,九⽉间到京。

哲宗元佑元年(⼀○⼋六),四⼗⼆岁。在秘书省,年初与苏轼相见。三⽉,受司马光推荐,与范祖禹、司马康等共同校定《资治通鉴》。⼗⽉,除神宗实录院检讨官。

哲宗元佑⼆年(⼀○⼋七),四⼗三岁。在秘书省兼史局。正⽉,除著作佐郎。

哲宗元佑四年⼰巳(⼀○⼋九),四⼗五岁。七⽉,除集贤校理。本年三⽉,苏轼知杭州。

哲宗元佑六年(⼀○九⼀),四⼗七岁。三⽉,因修史有功诏为起居舍⼈,为韩川所阻仍为著作佐郎。六⽉,母安康郡太君李⽒病故。秋,护丧归分宁。

哲宗元佑⼋年(⼀0九三),四⼗九岁。七⽉,除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九⽉服除,具奏辞免编修之命,欲乞⼀宫观居住。

哲宗元佑九年、绍圣元年(⼀0九四),五⼗岁。除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县),皆不赴。六⽉,⼜被任命管句亳州(今安徽省亳县)明道宫,并责令于开封府境内居住,以便听候国史院之对证查问。盖此时章敦为相,蔡卞为国史编修官,对范祖禹与黄庭坚等⼈所撰之《神宗实录》⼤为不满,意欲打击报复,以泄私愤。七⽉初,与苏轼相遇于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时东坡以“讥刺先朝”之罪名被贬往英州。⼆⼈相会三⽇,才洒泪⽽别。此后与苏东坡⼀别,竟成永诀。⼗⼀⽉,到达开封府境内陈留(今开封县陈留镇),寓居净⼟院。并删改⾃⼰的诗集《退听堂集》。⼗⼆⽉⼆⼗七⽇,谏官上疏:“实录院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诋熙宁以来政事,乞重⾏窜黜。”遂贬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县)安置。

哲宗绍圣⼆年(⼀0九五),五⼗⼀岁。正⽉,由长兄黄⼤临陪同,由陈留出尉⽒、许昌,由汉沔趋江陵,上夔峡,直赴贬所。⼆⽉⾄江陵,寓居承天寺。时住持僧⼈智珠正建造佛塔,请求黄⼭⾕在塔落成后为之作记。四⽉到黔州。

哲宗绍圣三年(⼀0九六),五⼗⼆岁。六⽉,作《忠州复古记》,始⽤“涪翁”之名。

哲宗绍圣四年(⼀0九七),五⼗三岁。⼗⼆⽉,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因黔州属夔州路管辖,张向启奏朝廷移迁⼭⾕以避嫌,于是诏移戎州安置。

哲宗绍圣五年、元符元年(⼀0九⼋),五⼗四岁。三⽉避表外兄张向之嫌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市),六⽉抵达。寓居南寺⽆等院。其时连遭打击,⼼境颇为沉郁,名其居室为“槁⽊寮”、“死灰庵”,以⽰其⼼如槁⽊死灰。

哲宗元符三年(⼀⼀00),五⼗六岁。五⽉,复宣德郎,监鄂州(今湖北武昌县)在城盐税。⼗⽉,⼜被委任为奉议郎、签书宁国军(今安徽省宣城县)节度判官。⼗⼆⽉出川,顺江东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0⼀),五⼗七岁。四⽉,到达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荆州),泊家沙市(今湖北沙市市)。再次接到尚书省札⼦除吏部员外郎之命,要求乘递马速赴阙。因长年贬谪,体弱多病,⼜有丧弟之痛,故上《辞免恩命状》,请求为官于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或⽆为军(今安徽省⽆为县),并在荆州等候命令。在荆州,践前约,为承天寺僧智珠作《承天塔记》,并因署名事得罪在场之湖北转运判官陈举,由此导致第⼆次远谪宜州之祸。

徽宗崇宁元年(⼀⼀0⼆),五⼗⼋岁。六⽉初九⽇领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事,九⽇⽽罢。⼋⽉,有诏管勾洪州⽟隆观。九⽉⾄鄂州,居住年余。

徽宗崇宁⼆年(⼀⼀0三),五⼗九岁。⼗⼀⽉有宜州(今⼴西壮族⾃治区宜⼭县)谪命。佚名《豫章先⽣传》:“公往尝作《荆州承天院塔记》,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采摘其间数语,以为幸灾谤国。遂除名,编⾪宜州。”⼗⼆⽉初某⽇,连夜从鄂渚(今湖北武昌县)出发,次⽇清晨到达汉阳。众多亲友赶到汉阳为其饯⾏。

徽宗崇宁三年(⼀⼀0四),六⼗岁。五⽉⾄宜州。初⾄,宜州倅余若著⽗⼦为其经理馆舍,⼭⾕为书《范滂传》。⼗⼀⽉为当地官吏刁难,被迫迁居⼦城南。名其所居庐舍⽈“喧寂斋”,因其⼀则不避风⾬,⼆则市声喧闹故。

徽宗崇宁四年(⼀⼀0五),六⼗⼀岁。三⽉,范寥⾃成都来陪伴黄⼭⾕,⼭⾕誉之“好学之⼠”。九⽉九⽇(癸卯),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南乡⼦》(诸将说封侯)词。九⽉三⼗⽇卒,终年六⼗⼀岁。

四、张学良年谱?

《张学良年谱》依据国内外有关档案、谱主函电、日记、遗著、口述历史及报刊资料、学术论文等,真实详尽地记述了惊天动地的西安事变之背景、发生、发展与和平落幕的全过程;是研究张学良、东北军、西安事变和国共关系不可缺少的学术专著。

五、辛弃疾年谱?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出生1140年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

早年经历1140年-1161年

辛弃疾少年时,又曾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宋史》作蔡伯坚),并称“辛党”。

起义反金1161年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其后方的汉民奋起反抗。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主管文书,参与机密。

回归南宋1162年

后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在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又与归来途中,擒获叛徒张安国,将其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步入仕途1163年

宋高宗任命辛弃疾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后朝廷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自号“稼轩居士”1180年-1181年

淳熙七年(1180年),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罢官闲居1181年

十一月,辛弃疾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辛陈之晤1188年

冬,陈亮从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

两次出山做官1189年

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罢官1194年-1196年

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 1198年

庆元四年(1198年) ,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而这是一个闲职,辛弃疾依然壮志难酬。

起用北伐1203年-1204年

嘉泰三年(1203年),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嘉泰四年(1204年),他晋见宋宁宗,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再次辞免1205年

不久在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逝世1207年

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仙逝,享年六十八岁。

相继追赠1233年-1275年

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六、成吉思汗年谱?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

1162年(一岁)成吉思汗降生,取名铁木真。

  1170年(九岁)与孛儿帖订婚。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部众离散。

  1180年(十九岁)与孛儿帖成婚。

  1181年(二十岁)蔑儿乞人掳走孛儿帖。

  1182年(二十一岁)联合脱里汗、札木合打败蔑儿乞部,夺回了孛儿帖,同年长子术赤降生。

  1183年(二十二岁)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儿子察合台降生。

  1186年(二十五岁)三子窝阔台降生。

  1190年(二十九岁)爆发了“十三翼之战”,铁木真战败,但因札木合残杀俘虏,引起部下不满,并归附铁木真,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1196年(三十五岁)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协助金朝大败塔塔儿部,金朝封脱里汗为“王”,即王汗,授铁木真为察兀忽鲁。

  1199年(三十八岁)派部将协助王汗击退乃蛮部,使王汗复位。

  1200年(三十九岁)铁木真联合王汗击败泰赤乌部。

  1201年(四十岁)铁木真击败札木合联军,灭泰赤乌部。

  1202年(四十一岁)铁木真讨平塔塔儿部。在阔亦田与王汗联合击败不欲鲁汗联军。

  1203年(四十二岁)与王汗决裂。哈阑真沙陀之战。班朱尼河之盟。灭克烈部。

  1204年(四十三岁)征讨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曲律西逃。札木合死。

  1205年(四十四岁)铁木真首攻西夏。

  1206年(四十五岁)铁木真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1207年(四十六岁)二攻西夏。

  1208年(四十七岁)成吉思汗派速别阔台追击脱脱、屈曲律,脱脱死。屈曲律逃亡西辽。

  1209年(四十八岁)三攻西夏。畏兀儿归顺。

  1211年(五十岁)南下伐金。在野狐岭大败金兵。

  1212年(五十一岁)二次南下伐金。哲别攻克东京。

  1213年(五十二岁)三次南下伐金。金廷政变,立宣宗。

  1214年(五十三岁)与金议和退兵。金献歧国公主及大量金帛。复围中都。  1215年(五十四岁)攻克中都。耶律楚材归附。

  1216年(五十五岁)成吉思汗从金国返回克鲁伦河畔。

  1217年(五十六岁)委任木华黎为太师、过王,主持伐金。西征西夏。

  1218年(五十七岁)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挑战赤术军,又杀蒙古商队和使者。

  1219年(五十八岁)亲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1220年(五十九岁)攻取讹答剌、不花剌、撒麻耳干等城。摩诃末死,其子扎兰丁继位。

  1221年(六十岁)攻克玉龙杰赤等城。扎兰丁逃往印度。

  1222年(六十一岁)成吉思汗东归蒙古。木华黎病死,其子孝鲁继续攻金。

  1224年(六十三岁)东归至也儿的石河驻西夏。

  1225年(六十四岁)成吉思汗还至蒙古。遣使诘责西夏。

  1226年(六十五岁)亲征西夏,途中落马受伤。

  1227年(六十六岁)驻军于甘肃六盘山。同年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元世祖忽必烈继位,蒙古国改国号元;不久后,西夏被元朝灭亡。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七、石珤年谱?

人物简介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字邦彦,出生于今河北省会石家庄藁城区,父亲石玉,官至山东按察使。

石珤少年时,受父亲影响,自幼敬仰历代为民请命的清廉官吏。与胞兄石玠(jiè),在诸生中以文章学识见长知名乡里。公元1486年,兄弟二人一并举进士。石珤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公元1489年,授职检讨官,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公元1492年,因病而居于家中。代表作品《熊峰集》。因喜爱封龙山熊耳峰风景,所以别号熊峰,人称“熊峰先生”

人物评价

石珤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为人尤重忠孝。为官治吏常讲“为臣必忠”。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心胸坦荡,为官正直,严于律已,廉洁自重,秉公尊法。正是这种忠孝观,使得他不畏权贵,甚至不畏帝王,以敢于直谏而驰名。

对于家人,重孝义。其兄石玠病故后,他抚养侄儿如子。

姐姐嫁于周姓,亡故后,子女孤弱不能自立,他抚育成年;

对待三位胞弟也是“友爱倍至”。

石氏每以士大夫“人格”而自立,以报国才华而入仕,以刚正清廉而入阁,最后,因刚正直谏而罢官,身后,还是以刚正廉洁而留名。

其兄石玠同样为官持正,敢于直谏,历官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右都御史掌院事。因谏嘉靖皇帝南巡事触犯皇上,引疾辞归。

行实年谱:

公元1465年(生)明成化元年 乙酉 珤年未弱冠,颖悟敏识,出于群辈。其父按察公石玉亲自授学,其母赵恭人亦督教甚严。后至京师与其兄石玠常受易于华参议廷禧杨学士维立。二师心以传心诲人不倦,二子心专志至受益匪浅。

1486年(22岁)二十二年 丙午 乡试易魁。

1487年(23岁)二十三年 丁未 费宏榜进士简为翰林院庶吉士。拜师于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之门墙,于是学业大进。

1489年(25岁)弘治二年 初任翰林院检讨,与修大明会典同考礼部会试,弘治十四年辛酉经筵展书官满九载。

1505年(41岁)一十八年 乙丑 二任翰林院修撰,同修孝宗实录。

1506年(42岁)正德元年 丙寅 三任南京翰林院诗读学士,赐宴及银币。

1509年(45岁)四年 己巳 四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1510年(46岁)五年 庚午 五任北京国子监祭酒。

1513年(49岁)八年 癸酉 六任南京吏部右待郎。

1515年(51岁)十年 乙亥 七任礼部右待郎。

1516年(52岁)十一年 丙子 八任礼部左待郎。

1517年(53岁)十二年 丁丑 九任礼部左待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授庶吉士业。

1520年(56岁)十五年 庚辰 主考会试,又主武举试事。

1521年(57岁)十六年 辛巳 十任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

1522年(58岁)嘉靖元年 壬午 十一任世宗入嗣大统。会吏部缺尚书,建议首推珤名接王琼缺,上报可。时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上任即举贤汰庸,而内阁杨廷和不悦,甫二月命仍兼学士,在内阁专管诰勅实夺其权也。修史武宗实录为第二总裁官,是年又遣祀阙里(孔子故里曲阜)及东狱少昊陵。既

1523年(59岁) 二年癸未 还朝复主癸未会试。

1524年(60岁) 三年甲申 十二任五月世宗为自援计,手勅珤以吏部。

1525年(61岁) 四年乙酉 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典机务。乙酉武宗实录成赐宴礼部加入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赐白金八十两,衣四笼,鞍马一具,寻又赐蟒衣。在内阁有所论列,多触忌讳,上优容之,再求退不允。有勲枯势夺畿内民田万余顷,珤上疏抗之,上收回被夺之田仍给之民,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睿献皇帝,珤上疏劝阻,何大礼议定,毛纪去,珤复谏。

1526年(62岁) 五年 丙戌 丙戌上尝御平台召内阁四臣,面谕各赐诗一章,于珤称许尤至。进睿宗实录加少保,宴赐如前。是岁以灾自劾祈免上不允。

1527年(63岁) 六年 丁亥 张璁(为讳朱厚璁之熜,后赐改名张孚敬)。桂花萼朝夕谋辅政,攻击费宏无虚日,并通锦衣官,王帮奇再许杨廷和的同时诬珤与费宏为奸党。帝大怒责珤与费宏失君臣礼,勒令二人致仕。削珤一切恩典,仅襥被车一辆去国,中外叹息,历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

1528年(64岁) 七年 戊子 亡。

诗文影响

石珤是明中期茶陵派骨干人物,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以《易经》为家学渊源。石氏为人耿介清廉,石珤仕途非一帆风顺,三次乞归,其思想观念和文学观念皆受影响。

→诗作颇丰

石珤一生创作颇丰,但遗留下来的不多,可考的诗有728首,文128篇。据考证,其著作《熊峰集》有三个版本,一是《恒阳集》,现已失传;二是《熊峰先生文集四卷》;三是《熊峰先生诗集七卷文集三卷》。

→诗作内涵

石珤自幼接受儒家思想,自觉传承儒家思想体系,维护礼制,提倡回归文治。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他将正心诚意作为体察世界的原则,体现在文学思想上则主张“诗生于心”。随着政局动荡,石珤自觉淡化身份意识,把幽逸怡然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但又无法完全超然物外,因而在台阁文学与山林文学的创作中呈现矛盾状态。

→诗歌内容分类

在诗歌创作上,石珤诗歌思想内容主要有山水记行、咏史怀古、讽喻和赠酬唱和等几类。

→诗歌艺术特色

在艺术特色上,石珤有师法杜甫之倾向,以丽写悲,用对比的方式带来双重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出丽与悲相照应的多层次审美境界;诗风以悲慨为主,体现为英雄失路的悲怆和面对永恒时间而失落的生命意识。在散文创作上,石珤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区分不同的散文文体,并让它们承载不同的思想内容,呈现不同的创作风貌和艺术特点。石珤文章带有极强的个人风格,虽端正典雅,但真挚情感的抒发也不容忽视,他寄兴于山水,寻找于台阁之外的生命情感。他还提倡作文应“不据据剪剪”,追求奋笔直书的风骨,将遥深寓意寄托于文字之间。

八、如何编年谱?

1.作为学术研究给古人写年谱,纪年之下要注明天乾地支、谱主年龄。可采用标题,先列谱主事略,次列当时有关人物,末列当时有 关大事。谱主,_般称先生或公,其他直写姓名,要注明其字号、里 居。对谱主之祖及父,称某某公,对其祖母及母,标外家姓氏,如祖 母刘、母赵。谱主的诗文,有年月可考者,分年编人;无年月可考 的,寻求旁证,按年排比。“谱前”,叙述谱主在世及外家师友的简 历。“谱后”,则记载谱主逝世后有关事件及遗著出版等事。谱主如有 遗像,可印于扉页,还可收人有关手迹、坟墓、祠堂、纪念馆的照 片。谱主著述的目录可列于年谱之后。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年谱已有多种,但内容不够完备,错误较多。 著名学者邓广铭搜集大量史料,用比类推求的方法,从宋人文集中搜 罗丰富的旁证,确定了许多辛弃疾事迹的年代,扬弃了许多传误,撰 成《辛稼轩年谱》。它的结构是:

(1)世系,列出辛弃疾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

(2)谱主简历:原字、改字、别号、故里,大父名,受学,志 向,妻,子女,侍妾,晚年,相貌,才能,特点。

(3)正文:皇帝年号、天乾地支、公历、谱主年龄,事迹,史 实,罗列史料的同时,用按语,加以考证、辨析。 .

(4)结尾,记载谱主卒后友人祭文,谱主第五子穰为父辨谤,谱 主卒后二十三年,铅山县宰建堂祭祀,卒后二十六年赠光禄大夫,又 记有后裔简况。年谱附录,列有评价辛弃疾的诗文。

九、杨玉环年谱?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十、如何写年谱?

一、 编写年谱需做好一定的前期准备

  1.决定编写年谱后,要制定一个初步的编写体例,以明确年谱类型、谱主、编写方法,来统一编写格式、入条标准、着文轻重标准、行文标准、叙事方法、条目字数要求等相关问题。不同谱主根据其各自特点,要制定不尽相同的编写体例。不应用相同的体例规定,去应对不同的年谱。此外,在编写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体例不断加以调整、修改、丰富和完善。

  2.资料的准备要有计划。先大概列出编写年谱需要的资料,资料现在何处,如何查找,尽量在开始编写前将资料准备的较为充分,可以加快编写速度降低编写难度。查找到的资料,尤其是档案、报纸杂志等比较零散的资料,要及时按照日期分年分类排列编号,制作目录分别保管,便于需要查找时能够立刻找到。

  在众多资料中,以档案资料为优先,中央文献、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公信力高的专业研究机构公开出版发行的人物年谱、文集、传记等次之,其他出版发行单位公开出版的图书资料再次之,内部资料除非能得到其他资料的相互印证外要慎用,网络资料只能作为查找可信资料的线索来考虑。在编写过程中遇到资料不全或语焉不详的情况,要不断重复查找资料,保证每一条目有多个资料相互印证。年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在编撰级别上甚至比传更高、更难,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每一个条目的编写都要有多个材料证据证明,尽量不用孤证,实在重要且找不到佐证,并表现了谱主思想的条目也可以使用孤证,但要慎重。

  二、 年谱格式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条目时间要准确,日期必须严格考证,不能孤证。尽量明确到年月日,使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谱主的年龄用汉字。无法明确到年的,上旬的放在10日后,中旬放在20日后,下旬放在本月最末,上半年放在6月30日后,下半年放在12月31日后,本年的条目放在本年最终。同一日有多个条目的按具体时间排序,时间不明的按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排列,同日条目第一条标明年月日,从第二条开始另起一行,前面加“Δ”。考证不清具体时间先后的,一般将重要条目放在前面。

  2、根据表述的需要,有些活动和事件可以采取纪事本末体撰写。条目开头只写第一天的具体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其他日期在行文中出现用汉字。条目位置定在起始时间,尽可能不跨年。涉及对外国元首来访、会谈、签发公报等,尽可能使用纪事本末体,说清事情详细经过。

  3、两天或两天以上的条目,日期以“、”连接,反映一段时间的条目用扩折号连接。

  4、条目中尽量不出现谱主的名字,一般也不用“他”、“其”等人称代词,在同一条目中插入非谱主本身的材料后,接着要继续反映谱主情况的,应在行文中用谱主的名字,防止意思表达混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