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8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纠纷 2024-08-18

一、8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工作8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企业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未签订,工伤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尽管《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是仍存在一些劳动关系未建立劳动合同的情况发生。

当员工因工作原因导致意外受伤并需要获得赔偿时,缺乏劳动合同可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然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受伤员工仍然有权获得工伤赔偿金。

工伤赔偿金的获取途径

如果员工因工作导致意外受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获取工伤赔偿金:

  • 1. 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2.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 3. 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工伤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工伤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医疗费用的补偿
  • 2. 工伤津贴的支付
  • 3. 伤残赔偿金的支付
  • 4. 死亡赔偿金的支付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影响

尽管没有劳动合同,但是员工依然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处理。对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购买工伤保险。

因此,在劳动关系未建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然有责任为员工进行工伤保险缴纳,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何维护权益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1.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
  • 2. 咨询劳动行政部门获取帮助
  • 3. 寻求法律援助

通过以上途径,员工可以争取到应有的工伤赔偿金,并保障自身的权益。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劳动合同未签订情况下工伤赔偿有所帮助。

三、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和劳动法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劳动权益。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雇主和雇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那么,如果在工作中未签订劳动合同,对双方来说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和不利影响?又应该如何进行赔偿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未签订劳动合同对雇主和雇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雇主而言,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劳动争议的产生,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罚,甚至可能被起诉。对于雇员而言,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工资拖欠、加班无偿等问题。因此,双方都应该重视签订劳动合同这一法律义务。

其次,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双方的权益保护如何进行呢?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者享有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双方仍然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具体来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雇员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法律保护:

  • 工资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雇员可以无偿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工资。
  • 工作时间和休假: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假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雇员同样享有法定的休息时间和休假权益。
  • 社会保险和福利: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雇员同样享有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相应福利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提供合法的福利待遇。
  • 工伤赔偿:如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受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雇员同样有权享受工伤赔偿。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却侵害了雇员的权益,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工资赔偿: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和劳动量支付相应的工资,如未能按时支付工资,应当支付延迟支付的赔偿金。
  • 经济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包括但不限于工资补偿、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
  • 违法行为处罚: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可能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追责处罚。
  • 侵权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并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雇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总之,未签订劳动合同对双方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利影响。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剥夺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但给双方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纠纷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关系建立初期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只有通过合同的约束,才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潜在的纠纷和损失。

四、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

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劳动合同可能未能签订,这给双方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和赔偿问题。

根据《劳动法》,雇主和劳动者应当在开始工作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在雇佣关系开始时未签订劳动合同,那么这种情况被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劳动关系在法律上变得模糊和不确定。然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可能面临不同的赔偿责任。

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而言,他们仍然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保障,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等。当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和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申请赔偿时,劳动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证明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例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时间安排、社保缴纳记录等文件可以作为证据材料,帮助劳动者获得赔偿。

雇主的赔偿责任

雇主未能签订劳动合同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标准和责任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相关法律规定而定。

一般情况下,雇主可能需要支付劳动者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未获得合法工资、应有福利和补偿。此外,雇主还可能需要支付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费用和赔偿金。

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雇主应在雇佣劳动者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与劳动者之间的权益和义务明确规定,有助于减少劳动争议和赔偿问题的发生。

相关立法和规定

我国《劳动法》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雇主的合法权益。

  • 劳动合同订立形式: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约定、书面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的合同。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纠纷处理:劳动合同未签订导致的纠纷,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出申诉。
  • 赔偿责任: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劳动者按照同类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两倍以上不超过三倍的赔偿金。

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雇主则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避免违法雇佣和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结论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者和雇主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问题。劳动者应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雇主则要切实履行法定义务,避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双方在雇佣关系建立之前,应当认真对待劳动合同的签订,并妥善保存合同文件。当出现劳动纠纷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未签订劳动合同受伤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受伤怎么赔偿

近年来,很多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却发现自己并未签订劳动合同,这给他们的赔偿权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今天,我们将讨论这一问题,探索未签订劳动合同下的受伤赔偿问题。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明确的劳动关系证明,这在法律上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在劳动法规定中,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还包括实际工作的内容、薪酬的支付等因素。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不存在。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实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仍然享有法定的劳动权益,包括受伤赔偿。

受伤赔偿的法律依据

在我国劳动法中,对于劳动者受伤赔偿的权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措施,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这些义务,导致劳动者受伤,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规定,因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后,可以依据以上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受伤赔偿的权益。

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对于因工作受伤的劳动者来说,赔偿金额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岗位原因受到工伤,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及相应的工伤津贴。赔偿金额应当根据劳动者受伤的具体情况和工资收入进行综合考虑确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便在劳动者因工作受伤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因此,如果劳动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已经购买了工伤保险,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劳动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权益,并以此为依据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维护权益的途径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维护自身权益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咨询劳动部门:如果遇到未签订劳动合同受伤赔偿的问题,可以咨询当地劳动部门或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
  •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寻求律师的法律援助,让专业人士为自己提供法律支持。
  • 维权申诉: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申诉,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自己的赔偿权益。
  • 加入劳动组织:可以选择加入劳动组织,通过集体行动维护自己和其他劳动者的权益。

总之,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受伤赔偿问题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要存在实际工作关系,劳动者仍然享有受伤赔偿的权益。劳动者应当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并通过法律渠道来追求赔偿。

六、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怎么赔偿

近年来,随着劳动法的普及和劳动保障意识的提升,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被辞退的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果被用人单位辞退了员工,而双方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应该如何进行赔偿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辞退赔偿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的协议,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在用工前约定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书。”可见,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此时就无法根据劳动合同来计算赔偿金。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换句话说,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导致员工权益受损,被辞退的员工是可以要求承担赔偿责任的。

2.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的计算方式

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而言,赔偿金的计算方式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式:

2.1 工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被辞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该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按照相应的工资进行赔偿。

2.2 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者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不继续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或者劳动者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如果员工被辞退后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可以按照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赔偿。

2.3 教育培训费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受过用人单位安排的岗位培训、学习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提出未满二年的,用人单位有权向劳动者主张培训费用的补偿。”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员工受到用人单位的培训,被辞退后未满两年,用人单位可以主张培训费用的补偿。

3. 注意事项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被辞退,员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仍然享有劳动保障的权益,应及时向劳动部门或劳动保障机构投诉维权。维权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日志、工资单、银行流水等。
  • 合法要求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可以合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拒绝赔偿或赔偿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在面对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时,员工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师或律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总而言之,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被辞退的员工在赔偿问题上仍然享有一定的权益,并且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具体的赔偿方式和金额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七、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劳动者权益意识的增强,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劳动者在辞退时发现未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这对其权益保护造成了一定困扰。因此,本文将围绕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劳动法规定与未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制度文件。然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仍然有许多雇主在雇佣劳动者时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这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原因的影响:

  1. 雇主对劳动法规定不够了解,忽视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2. 有些雇主为了规避一些风险或减少成本,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
  3. 个别劳动者也存在对签订劳动合同的懈怠或不重视。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无论是劳动合同的内容还是劳动条件的约定,均未得到法定的约束和保障。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一旦被辞退,将面临赔偿问题。

辞退赔偿的法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雇主对于劳动者的辞退,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具体的辞退赔偿金额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时间长短和经济补偿的基数进行计算。然而,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辞退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进行索赔。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劳动者与雇主存在劳动关系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包括辞退赔偿和其他相关损失。

如何维护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权益

对于遭受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的劳动者来说,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劳动者参考:

  1. 咨询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并提交申请进行仲裁,以寻求公正合法的辞退赔偿。
  2. 寻求法律援助。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的劳动者来说,法律援助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劳动者可以咨询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以争取应有的赔偿。
  3. 维权意识教育和提升。劳动者应当加强对劳动法规定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只有掌握了自身权益的保护方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下是一些可供劳动者选择的方式:

  1. 与雇主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与雇主协商解决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通过友好沟通和协商,双方可以达成一致意见,以争取获得合理的赔偿。
  2. 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如果与雇主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如前文所述,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申请,并进行相关的法律程序,以获得公正合法的赔偿。

总之,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应当加强对劳动法规定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同时,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咨询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寻求法律援助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更好地应对未签订劳动合同辞退赔偿问题。

八、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怎么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这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的;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支付每满一年给予一个月的经济补偿。

2,补交存在劳动关系期间的社保。

3,如果未签劳动合同,应支付最多12月的双倍工资。

(注意一年的时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九、在职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申请赔偿吗?

劳动者入职11个月,公司未签劳动合同、未购买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只要证明双方之间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以及被为其补缴社保。

目前你手里的证据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2,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即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劳动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用人单位自行申报后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用人单位未按时及时缴纳社保的由社保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补缴社保费的,社保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或其银行查询其银行账户,并可申请县级以上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保征收机构,可要求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十、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公司给我们交了保险,如何赔偿?

针对你的三个问题,依次回答如下:

1、你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建议引用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三项,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计算经济补偿金按照第46、47条。你可以要求相当于一个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补偿就是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费方面,只能要求补缴到社保,不能折现算给个人,应该你个人负担的部分由你本人承担。因为社会保险费可以理解为:单位和你本人都“欠国家的钱”。

3、法律保障劳资双方的权益,并不会因为单位有违法之处就允许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此请注意做好以下三点:A、你不是“辞职”或者“申请”什么,而是“书面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需要提前30日,可以通过EMS投递以保存证据。B、主动做好工作交接,因为一旦造成损失,最后认定是你责任的话,该赔单位的还是你赔。双方最后应当有个书面的东西证明“工作交接已经完成”,这样对双方都好。C、最后一个月工资的事情,可以在协商和仲裁中一并解决,问题不大。最后注意,办理离职时慎重签署一些文件,看清楚再签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