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伪造劳动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劳动纠纷 2024-06-01

一、伪造劳动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我国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个人做的假劳动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受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若当事人双方采取恶意串通,签订的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签订的合同无效。

当劳动合同作为关键证据的情况下会,根据情况判定提供虚假证据罪,负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仲裁争议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从权利义务的主体出发,可以划分为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从调整的法律部门出发,也可以将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鉴于劳资关系的不对等性,为了保护劳动者该弱势一方,平衡两者的地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的干预较多、且将更多义务性规定置于用人单位一方。下面将依据相关规定对违反劳动合同的具体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一、劳动者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1)违约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相关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有且仅有两类:

第一类: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了劳动者的服务期和违反服务器约定所应支付的违约金。那么,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时,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是违约金的数额有严格限制,即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并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二类: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需要的注意的是: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一般普通员工有可能不具备竞业限制的资格。

(2)损害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第八十六条规定,若因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而劳动者对此存在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则除了违约金之外,劳动者还应承担该部分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之和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相当。

2、行政责任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设定相关行政责任来约束劳动者违法劳动合同的行为,但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对于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所以,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相关用人单位正常作业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时,若劳动者故意不遵守,造成用人单位作业不能正常进行,且又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的,劳动者很有可能会承担行政处罚责任。

3、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同理,劳动者违法劳动合同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也是规定在刑法典中。《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的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劳动者可能构成的刑事犯罪主要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  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1)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法只是禁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除法律规定的两类违约责任之外的、由劳动者承担责任的违约责任,至于双方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违约责任未做限制。所以,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双方可以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若违反此约定,则应依照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2)其他法定责任 A.支付两倍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B.相关损害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九条规定、第八十条规定、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有过错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或者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C.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2、行政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较多,这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但是具体到违反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则主要有:(1)责令作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2)行政处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3、刑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刑事责任规定于刑法典和附属刑法之中。(1)附属刑法相关规范:《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2)刑法典相关规范:《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事业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事业单位用工是不可以与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如果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四、劳动中介哄骗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八十一条规定: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也就是说,除了补足克扣部分,还要处以被克扣部分50%--100%赔偿金。《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发放上月的工资是可以的,但是跨月就违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五、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告知函怎样写?

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由员工本人签字后由公司收回保存,另一份交由员工本人保管。

劳动合同签订通知书XXX员工: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通知你自接到本通知的三日内到公司人事部签订劳动合同,

若逾期不来签订的视为你本人不愿签订,公司将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依法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试用期。并且无需支付你经济补偿金。

XX公司人事部公司通知日期:

员工签名:员工接收日期: 你好,只要进行书面通知就可以的。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病休息超过医疗期不是单位合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病休息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不做前期准备而单方发函很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最好由员工本人写个申请,确定下来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且不能从事安排的其他工作。

告知函这样写:告知函XXX先生/女士,鉴于您因患病享有的医疗期已经届满,且您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公司为您另行安排的工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公司制度规定,公司特此决定与您解除劳动合同。您的劳动合同将于X年X月X日终止。(如果不是提前三十天通知的,则写明,"公司将额外支付你一个月工资")请您于收到本通知后X日内至公司办理相应手续。特此通知。

六、劳动合同无效法律责任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是雇佣双方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文件。作为劳动者,掌握劳动合同无效法律责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你的合法权益和自身权益的保护。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责任。

一、劳动合同无效的定义

劳动合同无效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无法发生效力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 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不足:当一方劳动合同订立时未满18周岁或者患有智力缺陷导致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时,劳动合同即为无效。
  2. 签订劳动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旦违反法律法规约定的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3. 劳动合同违背公序良俗: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规范,否则合同无效。
  4. 修订或变更劳动合同违背原则:劳动合同修订或变更时必须遵循公平原则,若一方恶意变更或修订合同条款,致使对方利益受损,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

一旦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相应的法律责任将由当事人承担。

1. 协商解决

根据劳动法规定,在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劳动关系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纠纷。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重新订立合同或商定解除合同,并对相应的权益进行协商补偿。

2. 财产赔偿

如果劳动合同无效的主要原因为一方主观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另一方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财产赔偿。赔偿金额一般按照损失程度进行计算,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等。

3. 行政处罚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相关行政部门有权依法进行处罚。行政处罚的方式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同时,一些严重违法劳动合同的行为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

4. 其他法律救济

在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还可以依法寻求其他法律救济,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等。根据具体情况,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判决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5. 法律责任追究

一旦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涉及违法行为,相关当事人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根据涉及的违法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相应的法律制裁将依法进行。

三、劳动合同无效的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劳动关系双方应当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1. 了解法律法规

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应了解并熟悉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并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

2. 签订书面合同

为了确保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劳动关系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保留相关的证据材料,以便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证明合同的存在。

3. 平等协商

在订立、修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双方应遵循平等协商原则,确保合同条款公平合理,避免对一方权益的不合理剥夺。

4. 缔约诚信

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本着合同订立的诚实、信用原则,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不得故意隐瞒有关情况。

5. 遵守合同约定

一旦劳动合同生效,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避免违反合同约定引发纠纷。

6. 及时解决纠纷

如果发生劳动关系纠纷,双方应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解决,避免纠纷扩大化,对当事人的权益造成更大损害。

结语

劳动合同无效法律责任的了解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劳动关系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劳动合同无效,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纠纷,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加强对劳动合同无效法律责任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七、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终止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终结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决策。无论是由于员工的不当行为还是其他原因,终止劳动合同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责任。本文将重点探讨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 解雇的法律责任

解雇是雇主终止劳动合同的一种方式。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雇主在解雇员工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首先,雇主需要提前通知员工解雇的原因和日期。根据劳动法,雇主通知员工解雇的期限应不少于3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缩短通知期限。如果雇主未能提前通知员工解雇,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

其次,雇主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解雇员工时,雇主需要支付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奖金、加班工资、年假等。具体支付金额根据员工的工龄、工作表现和所在地区的劳动法规定而定。

雇主还要确保解雇员工的依据合法合规。如果解雇员工涉及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违反集体合同等,雇主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因此,在解雇员工之前,雇主应谨慎审查和确保解雇的依据合法有效。

2. 辞职的法律责任

辞职是员工主动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虽然员工有权辞职,但也需要履行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辞职前需要提前通知雇主。通常,通知期限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一般在15至30天之间。如果员工提前辞职,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

另外,员工还需要正当理由辞职。正当理由主要包括工资拖欠、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过大等。如果员工辞职的理由属于正当范畴,雇主一般不会有追究责任的,但如果辞职理由构成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雇主可能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员工责任。

3.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除了解雇和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是另一种终止劳动关系的方式。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通知员工,并且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通知期限和经济补偿金额根据员工的工龄和劳动法规定而定。

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也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可能需要承担违约金的责任。除非员工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属于雇主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否则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法律救济和争议解决

如果雇主或员工对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和责任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雇主和员工可以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救济。

在法律救济过程中,雇主和员工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作出裁决。

总结

终止劳动合同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雇主和员工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雇主解雇员工时,需要提前通知员工,并支付合理的经济补偿。雇主还需要确保解雇的依据合法有效,避免违反劳动法规定。

员工辞职时,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有正当理由。如果辞职是因为雇主违反劳动法,则雇主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都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涉及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任何一方都可能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最后,如果发生争议,雇主和员工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寻求法律救济。

八、用人单位私自代签劳动合同要付什么法律责任?

    代签劳动合同通常有如下情况:   

1.如果劳动合同代签经过劳动者授权,并且劳动者是知晓该劳动合同,那么该代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劳动者离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转正后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代签,劳动者并不知晓,劳动者可以不认可该劳动合同,可以视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按《劳动合同法》要求提出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未签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费用。   

3.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该代签合同有效。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六十六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也就是说,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被代理人知道该无权代理事由后,既没有明确对无权代理行为予以肯定,也没有作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否认表示的,视为默许,即同意。

九、关于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不签劳动合同分两种情况。如果是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无需承担责任。如是用人单位的原因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来的法律后果。

主要有以下三种后果: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按照该规定,源劳动者最多可以主张11个月的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签订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zd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按照该规定主张二倍工资,没有最长时间限定。

十、没有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了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自动离职 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要负法律责任。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行为。  其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尽管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自动离职后,只要之前有在用人单位上过班,用人单位就应该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天数及时支付相应工资。无论劳动者什么原因离开,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其工资,不得以任何的理由扣押不给。  根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