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劳动合同签字的有什么责任?

劳动纠纷 2024-08-22 08:59

一、劳动合同签字的有什么责任?

劳动合同签字的,就必须要负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任何一个合同都必须是在严肃知情的情况下,诚实守信的签定合同,只要合同双方签定,双方就必须要严格执行,任何一方都是合同的主体,也是法律责任人,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所以签字人就是法律责任人

二、劳动合同安全责任划分?

1)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劳动者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  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履行哪些义务  

(1)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劳动者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劳动者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没有签劳动合同是公司的责任还是员工的责任?

关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有责任吗”的相关解答如下:

1、发书面函通知签订劳动合同及不签订的后果。

2、对于一些员工可能出于某种原因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企业又比较需求此类员工的。可按以下处理:

(1)尽量说明签订劳动合同是对其本人有保障,及可以缩短劳动合同的期限,令其先签订合同,再尽快招聘替代的人员;

(2)如员工一定不肯签订劳动合同,那用人企业就必须要求员工签订《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声明书》,并证明不签劳动合同是员工自已的意愿,同时放弃双倍工资的赔款及签订无固定劳动合同的权利,并承担因此造成的法律责任。

(3)在企业公布栏,发布公告书证明企业已通知了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劳动者个人要求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告。

(4)同时要求工会出具相关的证明书证明劳动者个人要求不签订劳动合同。 

四、公司伪造劳动合同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劳动合同可以说是所有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关键证据,伪造劳动合同签名会直接把审判引入误区,这也是劳动仲裁和法院针对劳动合同诉讼中的关键,为了震慑和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捍卫司法尊严,彰显法律权威,情节严重可以参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执行。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   《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五、公司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自从劳动法颁布以来,公司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成为争议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关系着雇主和员工的权益。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公司都会面临劳动合同违约的情况,因此了解和掌握公司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1. 什么是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是指当雇主或员工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时,对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2. 雇主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违反劳动合同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
  • 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工作条件和环境;
  • 未购买劳动者应享有的社会保险;
  • 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解雇劳动者未经合法程序等。

当雇主出现上述违约行为时,员工有权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根据不同情况的严重程度,员工可以要求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或补偿金。

3. 员工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的义务同样构成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员工可能会违约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擅离职守、旷工;
  • 泄露公司商业秘密;
  • 违反公司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 在工作中故意损坏公司财产等。

当员工出现上述违约行为时,雇主有权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员工可能需要赔偿雇主因其违约行为所遭受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

4. 如何处理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纠纷?

当出现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纠纷时,双方应首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纠纷,并制定相关赔偿方案。

如果协商解决失败,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和诉讼都是解决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纠纷的法定途径,在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5. 预防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措施

为了避免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发生,公司和员工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 公司应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员工讲解合同中的条款和义务;
  •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员工的工作权益和合法权益;
  • 员工应认真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不得违反合同的约定;
  • 员工应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现雇主存在违约行为,及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减少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发生,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公司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是公司和员工之间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双方应严格履行劳动合同的约定,如若违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纠纷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合同违约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六、兼职劳动合同规避工伤责任

兼职劳动合同规避工伤责任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兼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就业方式。兼职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增加收入,还能够拓宽社交圈子,提升个人能力。然而,与此同时,兼职工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劳动合同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关于工伤责任的规避。

什么是兼职劳动合同

兼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建立的协议。在兼职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伤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兼职劳动合同与普通的劳动合同相似,但由于兼职性质的特殊性,其中的规定和约束也有所不同。

工伤责任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劳动者伤亡负有法律责任,即工伤责任。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用人单位都不得规避工伤责任。然而,由于兼职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一些雇主或者兼职劳动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规避工伤责任,从而造成了一定的争议。

兼职工作的工伤责任

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兼职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然要承担相应的工伤责任。无论是因工作地点的不安全导致的事故,还是由于工作过程中受伤,用人单位都应当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并支付相应的工伤赔偿。

然而,实际情况中存在一些兼职工作没有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双方并没有明确约定工伤责任的相关事宜。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兼职工作的特殊性为借口,试图规避工伤责任。但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安全和健康都应该得到保障。如果兼职工作导致的意外伤亡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受伤劳动者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何避免工伤责任规避

在兼职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工伤责任的相关事宜是避免规避的最有效手段。用人单位应当明确表示对兼职员工的工伤责任,并将其纳入劳动合同中。同时,劳动者也应当重视自己的权益,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工伤责任。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兼职劳动合同的执法监管,严查违法规避工伤责任的行为。只有强化相关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才能够保障兼职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兼职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兼职劳动合同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兼职工作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兼职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切实履行合同规定的权益和义务。

对于兼职劳动者而言,签订兼职劳动合同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待遇,有效保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兼职劳动合同也为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提供了保障,确保自己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签订兼职劳动合同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责任,规范用工行为,降低用工风险。同时,兼职劳动合同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结

兼职劳动合同的规避工伤责任是一种违法行为,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侵害。兼职工作者和用人单位应当共同努力,签订明确的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工伤责任,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规避工伤责任的行为,确保兼职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只有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劳动关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七、伪造劳动合同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我国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个人做的假劳动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受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若当事人双方采取恶意串通,签订的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签订的合同无效。

当劳动合同作为关键证据的情况下会,根据情况判定提供虚假证据罪,负刑事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仲裁争议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八、雇主责任险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吗?

不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务合同也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雇主责任险时,申请人必须要向保险公司提供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证明双方之间存在雇佣关系,才符合申请雇主责任险的理赔要求。

申请人与用人单位不一定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存在劳务合同关系也符合雇主责任险的理赔条件。

九、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从权利义务的主体出发,可以划分为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从调整的法律部门出发,也可以将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鉴于劳资关系的不对等性,为了保护劳动者该弱势一方,平衡两者的地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的干预较多、且将更多义务性规定置于用人单位一方。下面将依据相关规定对违反劳动合同的具体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一、劳动者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1)违约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相关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形有且仅有两类:

第一类: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了劳动者的服务期和违反服务器约定所应支付的违约金。那么,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时,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是违约金的数额有严格限制,即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并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二类: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需要的注意的是: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一般普通员工有可能不具备竞业限制的资格。

(2)损害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第八十六条规定,若因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而劳动者对此存在过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则除了违约金之外,劳动者还应承担该部分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之和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相当。

2、行政责任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设定相关行政责任来约束劳动者违法劳动合同的行为,但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对于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所以,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相关用人单位正常作业所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时,若劳动者故意不遵守,造成用人单位作业不能正常进行,且又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的,劳动者很有可能会承担行政处罚责任。

3、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同理,劳动者违法劳动合同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也是规定在刑法典中。《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的规定,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劳动者可能构成的刑事犯罪主要有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  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1)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法只是禁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除法律规定的两类违约责任之外的、由劳动者承担责任的违约责任,至于双方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违约责任未做限制。所以,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双方可以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的违约责任,用人单位若违反此约定,则应依照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2)其他法定责任 A.支付两倍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未依法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B.相关损害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九条规定、第八十条规定、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有过错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或者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C.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2、行政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较多,这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但是具体到违反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则主要有:(1)责令作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2)行政处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3、刑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刑事责任规定于刑法典和附属刑法之中。(1)附属刑法相关规范:《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2)刑法典相关规范:《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终止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终结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决策。无论是由于员工的不当行为还是其他原因,终止劳动合同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责任。本文将重点探讨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 解雇的法律责任

解雇是雇主终止劳动合同的一种方式。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雇主在解雇员工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首先,雇主需要提前通知员工解雇的原因和日期。根据劳动法,雇主通知员工解雇的期限应不少于30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缩短通知期限。如果雇主未能提前通知员工解雇,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

其次,雇主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解雇员工时,雇主需要支付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奖金、加班工资、年假等。具体支付金额根据员工的工龄、工作表现和所在地区的劳动法规定而定。

雇主还要确保解雇员工的依据合法合规。如果解雇员工涉及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违反集体合同等,雇主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因此,在解雇员工之前,雇主应谨慎审查和确保解雇的依据合法有效。

2. 辞职的法律责任

辞职是员工主动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虽然员工有权辞职,但也需要履行一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辞职前需要提前通知雇主。通常,通知期限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一般在15至30天之间。如果员工提前辞职,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

另外,员工还需要正当理由辞职。正当理由主要包括工资拖欠、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过大等。如果员工辞职的理由属于正当范畴,雇主一般不会有追究责任的,但如果辞职理由构成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雇主可能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员工责任。

3. 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除了解雇和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是另一种终止劳动关系的方式。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通知员工,并且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通知期限和经济补偿金额根据员工的工龄和劳动法规定而定。

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也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可能需要承担违约金的责任。除非员工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属于雇主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否则员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法律救济和争议解决

如果雇主或员工对终止劳动合同的方式和责任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雇主和员工可以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寻求法律救济。

在法律救济过程中,雇主和员工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作出裁决。

总结

终止劳动合同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雇主和员工都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雇主解雇员工时,需要提前通知员工,并支付合理的经济补偿。雇主还需要确保解雇的依据合法有效,避免违反劳动法规定。

员工辞职时,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有正当理由。如果辞职是因为雇主违反劳动法,则雇主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双方解除劳动合同时,都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涉及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任何一方都可能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最后,如果发生争议,雇主和员工可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寻求法律救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