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吊销驾驶证吗?

交通事故 2024-08-20 04:53

一、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吊销驾驶证吗?

会吊销驾照。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禁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事故逃逸吊销驾照几年可以考?

交通事故逃逸吊销驾证后终身不可以再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且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三、造成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

驾驶证是在驾驶机动车之前必须要考取的证件,如果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却去驾驶机动车就算是无证驾驶,无证驾驶在我国法律上是属于违法行为的。

一、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1、行政处罚:按无证驾驶处罚,处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拘留。

2、刑事处罚:有驾驶证造成主要责任交通事故,要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才构成交通肇事罪;无证驾驶造成主要责任交通事故,重伤一人以上就构成交通肇事罪。

3、赔偿责任:无证驾驶并不加重赔偿责任,但所驾驶机动车的交强险和商业险均会拒赔,所有应承担的损失全部由驾驶人本人承担。

二、无证驾驶定义

无证驾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有其中之一的均可认定为无证驾驶):

(1)机动车驾驶人在未经过专门的驾驶员培训学校的驾驶技能训练与考试,进而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的,为无证驾驶。

(2)驾驶人驾驶的机动车车型超出驾驶证核定的准驾车型的范围的(可参考下面的“准驾车型及代号”表格进行对照),作无证驾驶处理(比如只持有C照的人开B照的车,或只持B照的人开A照的车等等)

(3)驾驶人未随身携带与所驾车型相符的机动车驾驶证的,应视为无证驾驶

(4)使用伪造、变造驾驶证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的驾驶证,或过期超过一年而被注销,或被暂扣、吊销或撤消的,均视为无证驾驶

(5)驾驶人的年龄或健康状况不符合驾驶条件的(多指实际年龄超出所驾车型的最大年龄限制,如年龄不足按照非法获取机动车驾驶证处理,归类到(4)的情况)

(6)持军队、武装警察部队驾驶证驾驶民用机动车的(有特殊许可证明的除外)

(7)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在中国驾驶的

三、无证驾驶情形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机动车驾驶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所以,未随身携带驾驶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处罚。对未随身携带驾驶证的处理如下:无论驾驶人行驶中违法与否,均不允许驾驶人再驾驶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驾驶人提供驾驶证。然后,根据驾驶人提供驾驶证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驾驶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无其他违法,给予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及时退还机动车;

2.驾驶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有违法,根据其违法的情况和未随身携带驾驶证一并予以处罚,及时退还机动车;

四、醉驾逃逸造成轻微交通事故?

酒驾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按照酒驾和逃逸进行处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逃逸应该吊销驾驶证吗?

交通肇事逃逸,未造成人员伤亡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处罚标准是:罚款200-2000元,吊销驾驶证,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1款第3项、第2款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省去其他无关款项)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六、轻微逃逸会吊销驾照么?

会被吊销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驾驶员有下列情况的。吊销驾驶证:

1、一年内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

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3、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的百分之五十的;

4、发生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发生事故后逃逸的;

6、机动车驾驶证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先予扣留,违法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未在15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收处理的;

7、驾驶拼装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的。吊销驾驶证满两年,才能重新申领驾驶证。【所谓“轻微碰撞逃逸”,是指没有构成犯罪】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其他的危害结果,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所以不能认定行为人犯罪。

七、驾驶电动自行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驾驶电动自行车造成事故后逃逸,如果是被交警机关抓获的话,那么就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活动。

如果是在驾驶电动自行车造成交通事故以后,积极的赔偿对方的损失,并且本人没有酒驾和醉驾的行为的话,那么公安机关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承担民事赔偿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造成了交通事故,逃逸就会被公安机拘留,甚至最高可以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八、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处理交通事故逃逸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交通事故逃逸涉及到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对肇事者的惩罚力度也直接关系到法治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事故逃逸的问题

交通事故逃逸,指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当事人未履行交通事故处置程序,而是擅自驾车或离开现场,逃避责任,严重损害了交通管理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交通事故逃逸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给受害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逃逸行为的危害

首先,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责任追究无法开展,严重损害了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其次,逃逸行为助长了交通违法的氛围,给交通安全形势带来了严重隐患。最后,交通事故逃逸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影响了社会公序和法治建设。

量刑标准的重要性

量刑标准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对于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处理交通事故逃逸问题时,合理设定量刑标准可以规范法律适用,提高司法效率,有效维护道德底线和社会秩序。

关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探讨

目前,关于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的讨论依然存在一定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逃逸行为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应当依法加重处罚,以起到震慑效果;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过重的处罚可能导致不法分子情绪失控,加剧案件处理复杂度。

量刑标准的制定原则

在制定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公正合理原则:量刑应当公正、合理,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
  • 法定原则:量刑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幅度进行,避免随意性。
  • 预防和教育原则:量刑除了惩罚肇事者,还应当起到预防和教育作用。
  • 个性化原则:应当根据不同情节、不同后果,区别对待,避免简单粗暴。

行业意见与建议

在确定交通事故逃逸量刑标准时,建议相关部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考虑社会反响和专家意见,综合各方观点进行科学界定,既能维护法治,也能保证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逃逸问题是一个涉及法治建设和社会秩序的重要议题,合理设定量刑标准至关重要,需要在法治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为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九、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判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判?

交通事故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困扰,而对于逃逸的驾驶人来说,更是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那么,在中国的法律下,交通事故逃逸行为将如何判定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交通事故逃逸若造成轻伤,或者仅仅是财产损失,一般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交通肇事逃逸罪是以交通肇事为前提,逃逸为特征,对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主观恶性进行综合判定,并将逃逸程度与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进行量刑的一种罪名。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罪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 导致人员受伤,构成轻伤或仅财产损失的:从重处罚,可以判处拘役、监禁、罚金等刑罚。
  • 导致人员重伤或死亡: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被剥夺或者终身禁止驾驶机动车的处罚。
  • 具备从事职业运输活动且构成犯罪的: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刑罚,如剥夺政治权利、处以罚金等。

这一罪名的判定与量刑会根据肇事程度、逃逸程度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判决的公正和合理。

在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标准主要有以下要素:

  • 肇事:驾驶人必须在交通事故中具有过错行为,即违反了交通法规,并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 逃逸: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停车、报警、救援或未留下与解决事故相关的联系方式,并擅自离去。
  • 社会危险性:行为人逃逸后,对发生事故的现场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危险。这种危险形成不一定要对他人的人身造成直接伤害,可能包括对现场秩序的影响、对目击者精神和身体上的冲击等。
  • 主观恶性:逃逸过程中,是否存在恶意逃避的行为,如故意隐瞒身份、故意逃避追责等。

除了根据刑法的规定来判定交通肇事逃逸罪,我国交通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确保了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与量刑符合公正和合理的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定罪标准及量刑还同时考虑了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行为人是否具备自首情节、是否道歉赔偿等。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法院在判决过程中的考虑和判定。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判决结果会因具体的案情、地域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时,我们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合理的预期,同时尽量避免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面对交通事故,无论是肇事者还是受伤者,我们都应该理性对待,通过公正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毕竟,每一个人的安全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十、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标准

在处理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标准 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逃逸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道德责任。因此,了解逃逸标准的具体规定对于司机们来说至关重要。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指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未立即停车或停车后未依法履行事故处理程序而擅自驾离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交通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逃逸行为的危害

逃逸行为不仅会导致被害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会给现场交通秩序造成混乱,并增加事故后的处理难度。此外,逃逸行为还可能导致违法者隐匿证据,逃避法律责任,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应当立即停车,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否则将构成肇事逃逸,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甚至刑事处罚。

如何避免逃逸行为

要避免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行为,驾驶人员首先要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在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停车并进行必要的救助和报警。同时,可以购买车辆保险,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赔付受害人,减少逃逸行为的发生。

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根据司法实践的案例分析,对于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行为,法院通常会依法严格处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部门会根据逃逸行为的具体情节和后果,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对于恶意逃逸的情况更是严厉打击。

总结

综上所述,理解和遵守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标准 对于保障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驾驶人员,应当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驾驶,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