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属于民事案件吗?
一、劳动仲裁属于民事案件吗?
劳动仲裁不属于民事案件。劳动仲裁指的是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发生了劳动纠纷,出现了劳动纠纷后,劳动者去劳动仲裁部门要求调解仲裁。
民事案件指的是普通人员之间或者普通人员与单位之间发生的财务关系和人生关系之间产生的纠纷,劳动仲裁只需要去劳动部门的仲裁机构进行处理就行了,而民事案件则必须去人民法院进行处理,这是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范畴。
二、法院现在暂停受理普通民事案件了吗?
不要听信谣言,法院是不会停止受理普通民事案件的。
从2015年5月1日起,全国法院实行登记立案,禁止年终不收案,禁止以各种理由拒收案件。对于符合立案条件不予立案的,有向上一级法院投诉,一定会得到处理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第二条 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第八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对刑事自诉,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三)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在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第九条 人民法院对起诉、自诉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应当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并载明理由。第十三条 对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仲裁管辖属于民事案件管辖吗?
仲裁管辖不属于民事案件管辖,属于约定。
四、民事案件属于违法犯罪吗?
不属于,违法犯罪案件属于刑事案件,要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而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并不属于违法犯罪案件。
五、民事案件情况说明属于什么证据?
属于书证,同时也属于证人证言。民事案件情况说明需要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交,因此形式上属于书证。情况说明又是说明人在向法院说明一种情况或者说明一种案件事实,因此又可以认定情况说明为证人证言的一种。一般单位出具的情况说明的证明力更高。
六、交通事故属于哪个部门
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之间的碰撞、相撞、倾覆、坠落等意外事件。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很多人会有疑问,不知道应该找哪个部门进行处理。
交通事故的处理涉及到法律、保险、人身安全等多个领域,因此,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交通事故属于哪个部门来负责处理呢?实际上,我国的交通事故处理由公安部门负责。
公安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安部门是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承担着以下职责和权力:
- 立案调查。公安部门有权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立案调查,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 责令停驶。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公安部门有权责令当事人停驶车辆,以确保现场安全,避免继续发生二次事故。
- 责令接受调查。公安部门可以要求当事人接受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等情况。
- 取证处理。公安部门有权对事故现场进行取证,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并作出相应处理。
- 调解处理。公安部门可以对交通事故进行调解处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者进行赔偿协商。
- 处罚违法行为。如果在交通事故中涉及到违法行为,公安部门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协调保险理赔。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涉及到保险问题,公安部门可以协调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可以看出,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具有很大的权力和责任。他们不仅要保护现场安全,进行调查取证,还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协调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
除了公安部门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是负责处理保险理赔的主体。当事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会依据交通事故的情况进行赔偿。
- 交通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是负责道路交通管理的部门,他们负责规划道路、设置交通标志、信号灯等,同时也会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医疗部门:交通事故中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医疗部门负责对伤员进行救治和抢救。
这些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处理交通事故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是一些处理交通事故的常见步骤:
- 确保安全: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果事故发生在繁忙的道路上,应当立即将车辆驶离道路,并设置警示标志、警示灯等,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 报警:拨打交通警察的电话报警,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
- 保留证据:现场拍照、录像,保留现场及车辆相关证据,例如车牌号、车辆损坏情况等。
- 与当事人交流:与对方当事人交流,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争取双方当事人的共同认可。
- 寻求目击证人:尽可能找到目击者,并获取他们的联系方式,以备后续调查需要。
- 立案调查:等待交警到达现场,根据交警的指示提供相关信息,并配合交警进行调查取证。
- 保留相关文件:保留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和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文件。
- 保险理赔:通过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协商处理赔偿事宜。
注意,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步骤,实际情况会因事故类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首先要冷静处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然后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总结
交通事故属于公安部门负责处理。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拥有较大的权力和责任,他们负责立案调查、责令停驶、取证处理、处罚违法行为、协调保险理赔等。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立即保护现场安全,报警并等待交警到来,同时收集现场证据,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并及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交通事故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只有正确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交通安全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七、涉外民事案件是否都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我市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一审民事案件,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1)当事人对纠纷事实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
(2)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
(3)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提起诉讼的案件;
(4)依照民事诉讼法第 五十五 条提起的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案件;
(5)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在中国境内、争议较大的案件;
(6)涉外、涉港澳、涉台的民事案件;
(7)侵害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著作权案件;
(8)房地产开发、经营(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建设、合作建房、商品房买卖等)的案件;
(9)发回重审或者提起再审的案件;
(10)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影响较大的案件;
(11)新类型案件;
(12)其他复杂、疑难的案件。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八、丈夫动手打人能属于民事案件吗?
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2、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只能要求民事赔偿,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同时可以要求给予行政处罚。
3、公安机关立案后,受害者还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九、不是律师可以代理民事案件属于什么?
属于公民作为代理人代理民事诉讼,需要履行委托代理手续。
十、轻伤是属于刑事案件还是属于民事案件?
三人以上轻微伤一般属于行政案件,还包括赔偿的民事案件。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上一篇:住院期间的护理费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