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救助的金额?
一、法院司法救助的金额?
司法救助的金额是36个月上年度职工工资标准以内。
符合下列条件人员,可申请司法救助:
1、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2、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
3、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依靠其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近亲属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4、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5、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或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
6、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
7、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涉法涉诉信访人,其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国家司法救助后息诉息访的,可参照执行。
二、2021司法救助金额多少?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标准是法律援助申请人家庭月人均收入应低于接受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区(市)城乡居民上一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
根据《平度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标准的通知》(平政发〔2020〕18号),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供养等标准发生变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3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75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60元。
自2021年1月1日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标准调整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12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如果申请人持有低保证、特困户救助证,可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另外,对于本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一、二级残疾人以及持有青岛市法律援助卡的人员就赡养、请求支付劳动报酬、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等特定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也可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
三、司法救助金额发放标准?
救助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
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四、司法救助金额怎么发放?
(一)救助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二)救助金额。确定救助金具体数额,要综合考虑救助对象实际遭受的损害后果、有无过错以及过错大小、个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最低支出、以及赔偿义务人实际赔偿情况等
五、交通事故司法救助怎么个标准?
交通事故司法救助标准是: 1、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3、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4、残疾人或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请求侵权赔偿的;
5、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
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的;
7、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交通事故救助金额是多少?
交通事故救助金额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它是根据受伤者的伤情、治疗费用以及人身损失等因素来综合评估的。在我国,交通事故救助金额的计算是在交通事故现场进行的,由公安部门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来评估确定。如果伤者需要长期治疗或伤情严重造成残疾,救助金额会相应增加。另外,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交通事故救助金额通常包括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费等。
七、司法救助金额一般能补偿多少?
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救助标准,以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36个月的工资总额之内。
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需适当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的赔偿数额。
八、司法救助标准?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九、司法救助条件?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司法救助条件如下: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十、司法救助流程?
一、提起方式
刑事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申请救助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户籍证明;
(三)是否已或者民事赔偿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被害人近亲属的,应提供与被害人的关系证明材料;
(五)当地民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出具的生活确有困难的证明;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审查与报批
(一)填写《受理救助申请登记表》,严格审查相关材料,必要时可以调查核实;
(二)收到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提出救助意见,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存档备查。
对决定提请审批的救助申请,应制作《提请审批救助意见书》,并附当事人申请、案件情况等相关材料,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检察长审核后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审批。
三、救助金的发放与监管
(一)发放救助金时应制作《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发放登记表》,并由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二)救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每年度末应制作当年救助资金发放情况明细表,报送同级党委政法委及财务部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
上一篇:有停车让行标志没有让行发生事故?
下一篇:工伤先自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