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长相?
一、西夏人长相?
关于西夏人的生长,其实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据传西夏人都长得很漂亮,尤其是西夏的女人。而在众多的女人当中,西夏王妃更是貌美绝伦。就连铁木真遇见了这位西夏王妃,也对她非常着迷。
二、西夏人是汉人吗?
答案如下:
西夏人是汉人里面的党项族。
我国古代的汉人没有严格的定义。比如像秦汉时期的匈奴。犬戎契丹等都是中国古代的汉人。这时候的汉人是广义是的概念与现在中国使用的汉族不是一个意思。
三、西夏人是什么族?
西夏人的后裔是现在的羌族人。西夏党项人作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也就是如今的羌族。 据载,西夏党项人是汉朝西羌的后裔,在汉朝时期,羌人就已经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当时就位于吐蕃东北部,党项人和吐蕃的先民们混杂居住在这一地区,一直过着不知稼穑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
四、西夏人是白人吗?
西夏人也就是羌族的党项人,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后来由于在唐朝末期平定皇朝之战中立功。唐朝人允许党项人迁移到陕北高原生活。这才有了后来的西夏,西夏人与藏族同源,那么西夏国是标准的黄种人。
五、元朝对西夏人的称呼?
元朝称西夏为河西,或称唐兀,视同色目,政治上给予优厚待遇。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
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六、穆桂英被西夏人割脑袋?
是的
确是被割了首级,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七、金人辽人契丹人西夏都是哪里的人?
金人:发源于黑龙江阿城地区,完颜阿骨打在此建立大金国 ,所以金人应是黑龙江人。金人是渔猎民族,以打鱼狩猎为生存手段。金国强大时灭辽国、北宋 。
辽人: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至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人应是内蒙古人。
西夏人:开创西夏的民族是党项族,党项族唐代曾居住在今天四川西部山区,是羌族的一支,后来因种种原因迁徙到了今天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一带,宋代时李元昊称帝,号“大夏”国。西夏一共沿袭了200多年,在公元13世纪后期被蒙古所灭,蒙古军队攻占“兴庆府”(今银川)后进行了屠城,之后又烧毁了西夏王宫捣毁了西夏王陵。从此幸存下来的党项族人四散离去,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所以西夏人应该是宁夏人。
八、西夏人的服饰有哪些习俗?
西夏王国是中国后三国时期,与北宋和金国并存,西夏境内多民族的特点,多阶层的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西夏服饰显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西夏服饰制度
西夏服饰制度是从西夏立国之初到西夏中期,在汉仪与藩礼多次兴废的斗争中形成的,西夏服饰制度既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表现在中原王朝的风格。以服饰区分等级,西夏立国之前就效法中原地区服饰制度,正式规定文武官员穿衣着服。文职官员装束多袭唐宋,武职服装颇有民族特色,与中原服饰不同。对民庶服饰的规定主要是从颜色界定,民庶只能穿青绿色的服装,官员可穿紫、绯色衣装,以此明显区分所谓贵贱。西夏乾祐年间刻印的《圣立义海》第八卷主要是西夏的服装,其目录有“皇太后、皇帝制服、皇后法服、太子法服、妃嫔法服、官宰法服、朝服、常服”,可见西夏政府对服饰制度的重视和区分的细致。在西夏法律中对官员、僧道、民庶的服饰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对皇帝专用的衣服颜色、特殊的装饰花样和贵重饰物的使用明令禁止。妇女穿戴也有专项限制,比如鎏金、绣金线等服饰,只许节亲主、夫人,宰相本人、夫人等穿,不允此外人穿。 西夏服饰形式 西夏的服饰形式多种多样。《番汉合时掌中珠》所记述除毛、皮制品的服装外,还有袄子、汗衫、衬衣、裙、裤、背心等服装。西夏汉文本《杂字》的“衣物部”中有关衣服的记载更加详细,其中有:公服、披袄、袄子、汗衫、衬衣、腰绳、束带、手帕、罗衫、大袖、绣裤、宽裤、窄裤、睡袄等。这些有贵族、官员的服饰,有礼法规定的法服,有反映官品等级的公服,有形式美观、穿着方便的背子和背心,也有一般平民的穿戴,如下人穿的皂衫等。裤子有宽裤、窄裤,有下雨用的披毡,有僧人穿的袈裟等。不难想见,居住在西北地区包括党项民族在内的西夏人与中原地区居民的服饰一样丰富多彩。西夏的服饰颜色也种类繁多,西夏汉文本《杂字》专有颜色部,其中有绯红、碧绿、淡黄、梅红、铜青、鹅黄、大青、大绿、墨绿等20多种。另外还记录了颜料,有紫皂、苏木、荭花等。这些颜料与中原地区并无二致。
西夏服饰特征
西夏石窟壁画男女供养人、佛画施主、木版画等服饰图像资料遗存,显示了世俗社会民众的服饰。秃发男子形象见于俄藏卷轴画《水月观音》画面右下方四身乐舞人物,外穿红、绿圆领齐膝旋襕,内着白裤,脚穿黑、棕等色革靴。武威火葬墓木版画《五男子图》,额两侧披发齐耳紧贴脸颊,余发分两边结辫垂于后;西夏女子服饰主要特征是首服高髻余披发,或高髻余发盘起,髻上装饰花饰、花蕾金冠饰,衣服为交领右衽宽松式袍服,脚蹬翘尖锦履。俄藏黑水城卷轴《观音菩萨》右下方两位衣着华丽的女施主,发梳高髻,身穿交领右衽费森地白花绣袍,脚穿乌鞋;在莫高窟、榆林窟及黑水城人物画作品中西夏童子形象多姿多彩,从艺术角度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生活中的童子形象。童子服饰具有多样性,有秃发穿短衣的党项族儿童,有浓发着短裤的吐蕃儿童,也有梳环髻着交领宽袖衣衫的汉族儿童。
九、西夏人为什么叫党项人?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党项人建立了西夏
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名噪一时。唐中央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十、西夏帝陵陪葬有多少人?
西夏帝陵陪葬的人数至今还无法确认的。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约30公里,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有“东方金字塔”“神秘的奇迹”之誉。
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9座帝陵,253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上一篇:日本婚姻法对妇女的保护?
下一篇:丙申时和戊申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