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

合同纠纷 2024-12-05 13:42

一、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

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审视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辩证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证思维是指以矛盾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法,强调整体性、历史性和发展性,并能够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在社会分析和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把握问题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

在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其中的主要矛盾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社会主要矛盾通常是指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解决这些核心矛盾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可以通过辩证思维来深入分析并找出矛盾的症结所在。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全貌,理解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这一命题凸显了辩证思维在社会分析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只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矛盾的本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

目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是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作用逐渐减弱;

二是入园需求刚性增长,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存在大量“黑园”;

三是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四是民办幼儿园得不到财政支持,难以体现社会公平;

五是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导致收费情况混乱;

六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解决学前教育供需矛盾所采取的措施短期化。

三、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境要求与组织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革新与稳定之间、灵活与连续之间、竞争与安全之间、多样化与协调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参与组织协作的个人又都有其个人目标的追求,个人的目标和追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其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甚至退出企业组织。如何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一个难题。3.科学、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获得经济利益,要生存发展,就要讲究科学,依靠理性,提高效率,要尽可能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按科学规律办事;另一方面,人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情感的存在,不是一架理性的机器。其间的矛盾是组织本身就有的。

四、在近代的诸多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矛盾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五、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跟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这个主要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2.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

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贫富悬殊,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孵化器”,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一,由于高收入者消费需求增长不大,低收入者有心却无力增加消费,消费需求难以发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应有作用;其二,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感普遍下降,不满情绪在低收入群体和一些中层、中上层收入群体中升温;其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并且容易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使“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抬头;其四,分配不公导致激励机制扭曲,使得改革动力下降,社会创新激情不足。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GDP高速增长,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实现,但是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甚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加速分化,导致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六、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指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剥削阶级已经消灭,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七、买卖合同纠纷中欠条的性质?

如果双方合同履行完毕,购买人给出卖人书写欠条,双方形式债权债务关系。

八、农业的主要矛盾?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有“四大矛盾”。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硬性约束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人口总量每年增加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结构变化,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肉类80万吨。此外,农产品用途的拓展也拉动了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持续加剧。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国家,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还要减少耕地600万—700万亩,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二是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的矛盾。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开始向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转变,部分品种需要进口弥补缺口。

2004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012年逆差达到492亿美元,其中谷物净进口约1400万吨,大豆进口5839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进口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消费持续、刚性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费迅速增加,这就导致玉米等饲料用粮的需求大幅增长。食用油消费快速增长带来大豆进口激增。我国8亿人口时,人均消费食用油只有2公斤,现在13.5亿人口,人均消费增长到19公斤。 

 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

这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快速提高。同时,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普遍增加。

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据抽样调查,2012年夏收小麦、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亩纯收益分别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走了两亿多人,还留下两亿多,虽然总量仍有富余,但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据调查,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大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务农、不 会种地。今后“谁来种地”问题将日益突出。

九、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指什么?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具体体现:

1.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4.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6.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7.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十、白毛女体现的主要矛盾是?

歌剧《白毛女》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

歌剧《白毛女》以喜儿命运的悲喜沉浮为主线,铺叙了一系列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

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这些情节,深刻地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命运的悲惨,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剧作最后描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这部优秀歌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