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si的知识点归纳?

合同纠纷 2024-11-04 23:54

一、si的知识点归纳?

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

(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2)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应。

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

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2、二氧化硅(SiO2):

(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Na2SiO3+2HCl=2NaCl+H2SiO3↓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 K2O· 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二、春晚知识点归纳?

1、吉祥物“兔圆圆”,引申“安徽模鼠兔”,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兔形动物。

2、“一路繁华一路歌”。“一带一路”继续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

3、“满庭芳.国色”,告诉我们不能丢掉传统,继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电场知识点归纳?

电场知识点总结

1、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如果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作用的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以致带电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种带电体就可以看成点电荷,但点电荷自身不一定很小,所带电荷量也不一定很少。

3、电场强度、电场线

(1)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电场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

(2)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式:E=F/q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不相交: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4)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矢量和。

4、电势差U: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a的比值 WAB/a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UAB= WAB/q电势差有正负:UAB=UBA,一般常取绝对值,写成U。

5、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零电势点的电势差。

(1)电势是个相对的量,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因此电势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四、巴西知识点归纳?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国家之一。以下是一些巴西的知识点归纳:

1. 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接壤。

2. 人口和语言:巴西是世界第五人口大国,人口多样性非常丰富,主要民族包括葡萄牙裔巴西人、黑人、混血儿等。巴西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3. 政治制度:巴西是联邦共和制国家,总统制,总统任期为四年,可以连任一次。

4. 经济发展:巴西是新兴市场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铁矿石、黄金等。主要经济领域包括农业、采矿、制造业和服务业等。

5. 文化特色:巴西文化非常多元化,融合了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特色。巴西足球是国家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巴西音乐、舞蹈、文学等也有着独特的特色。

6. 旅游景点:巴西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等城市,以及亚马逊雨林、伊瓜苏瀑布、科尔库马等景点。

以上是一些关于巴西的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五、怎样总结归纳知识点?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呢?我觉得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What—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了解归纳的知识点内容是第一步,要知道知识点包括哪些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第二,Why—为什么学习这一知识点?

也是学习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只有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有充分重视后才能引起关注,从而强化掌握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认识。

第三,How—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在了解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后就要对归纳的方法进行把握,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再进行重复记忆,通过手写的方式强化记忆。

以上就是我关于知识点归纳的方法,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六、青春的邀约知识点归纳?

《青春的邀约》是一部中国大陆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一群青春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爱情、友情和成长的故事。以下是该剧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青春成长:剧中主人公们都是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在爱情、友情和学业上都有所收获和成长。

2. 爱情:剧中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各有不同,有单纯的青涩恋情,有曲折的爱情故事,有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爱情故事,表达了青春期少年在情感方面所经历的挣扎和成长。

3. 友情:剧中的主人公们是一群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一起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通过这些友情故事,表达了青春期少年在社交方面所经历的困惑和成长。

4. 家庭教育:剧中的主人公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通过这些家庭教育的描写,表达了青春期少年在家庭教育方面所经历的挣扎和成长。

5. 学业压力:剧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学生,他们在学业上所受到的压力也不可忽视。通过这些学业的描写,表达了青春期少年在学业方面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

总之,《青春的邀约》通过表达青春期少年在情感、社交、家庭、学业等方面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青春期的人生阶段是如此珍贵、美好和充满可能。

七、整式的加减知识点归纳?

1.在计算整式的时候,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如果计算时出现括号,则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式子

3.当式子里出现括号时,在运算时需要去括号,则需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如果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括号,如果是减号,则括号里的符号需要变号

4.注意数字搭配特征,可以简便运算的优先运算

八、初中角的知识点归纳?

角度是一个数学概念。可以描述角的大小,即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任何一条与另一条相叠合时必须转动的量。

          角度的单位为度,度是用以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符号为°。

         一周角分为360等份,每份定义为1度(1°)。周角采用360这数字,因为它容易被整除。

           360除了1和自己,还有22个真因数,包括了7以外从2到10的数字,所以很多特殊的角的角度都是整数。

九、永久的生命知识点归纳?

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十、新闻的知识点考点归纳?

考点1:理论新闻学

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和揭示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考点2: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考点3: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关于新闻价值有素质说、标准说、功能说等。)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接近性、重大性、显著性、趣味性等。

考点4: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考点5: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考点6: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考点7:新闻自由

(1)提出

1644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国会发表了一个演说,抨击政府对新闻出版的专制统治,要求给予人民以言论出版自由。这个演说后来作为小册子正式出版,名为《论出版自由》。弥尔顿因此成为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政治家,英国也因此成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

(2)内涵

新闻自由,亦即出版自由,属公民民主权利中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依法创办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播媒介的自由;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新闻采访、搜集的自由;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和言论的自由;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发行报刊、传播新闻的自由。

考点8: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报纸的责任问题。1924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主席C.约斯特著《新闻学原理》一书,指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R.M.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经过调查,发表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等调查报告,运用了“社会责任论”这一概念。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也在1949年提出报告,强调报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

考点9:公共新闻学

公共新闻学,最早提出“公共新闻”这一理论的学者是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JoyRosen)教授,他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他还进一步提出,新闻业是健康的公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新闻学的兴起,源于新闻界对于自身危机的反思。“公共新闻的概念起始于对新闻与民主处于危机中的共识”。

公共新闻学的倡导者希望报道贴近公民生活、关乎公民切身利益的新闻来重新唤起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维护自己利益的热情。从而也使媒体尤其是报纸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重新焕发报纸的活力。

考点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和新闻传媒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就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就某一社会问题或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从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来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实行监督;另一种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实行监督。

考点11:新闻批评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新闻批评是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闻批评可以检讨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可以批评我们队伍中的消极落后现象,可以揭露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因此,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新闻批评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考点12:党性原则(必考)

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的意见,它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考点13:“三贴近”

新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

(1)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的核心,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的核心,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作为新闻工作的源泉,坚持面向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体现价值,完成使命。

(3)贴近群众

“贴近群众”的核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忠实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

考点14:正确的舆论导向(重点)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需要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严格遵循。

(一)正确舆论导向的内涵及依据

1、舆论导向理论的由来及依据

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它既包括通过信息传播等手段来控制社会舆论的流向,也包括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工作规范。

舆论导向的理论依据是新闻的指导性原则。新闻媒介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有意识地对社会舆论与民众思想施加影响,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

2、正确舆论导向的内涵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介要运用各种新闻舆论形式和手段,把握和控制好社会舆论的方向,并努力将其引导到符合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的方向上来,引导到符合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上来,引导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方向上来。

考点15:新闻舆论

新闻舆论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

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的主体。

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的源头。

言论表达是新闻舆论的形式。

考点16:新闻道德(经常考)

新闻道德又称为新闻伦理或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新闻职业道德是在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化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过程中产生的。

考点17: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产品——大众文化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问题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批判;狭义的媒介批评,是指大众传播媒介生产的产品,如新闻报道、文艺节目、通俗音乐,商品广告等的批评。

考点18:新闻事业的功能

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二、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三、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四、提供服务,文化娱乐

五、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在上述五大功能中,“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与“反映舆情,引导舆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一直发挥,被称为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考点19: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它是被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它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考点20:新闻手段

新闻手段,是指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闻纪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