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合同纠纷要求排除妨害

合同纠纷 2024-08-28 23:05

一、合同纠纷要求排除妨害

合同纠纷是商业交易中常见的争议问题,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因此解决合同纠纷变得十分复杂。在处理合同纠纷时,相互协商是首先应考虑的方式,但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途径是最常见和可靠的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之一。

如果您在商业交易中遇到合同纠纷,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了解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

1. 协商解决

合同纠纷的首要解决方法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协商可以通过直接对话、会议讨论或委托中介进行调解来实现。它给各方提供了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并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协商过程中,请确保以下几点:

  • 有效沟通:双方应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愿意妥协。
  • 明确目标:明确双方的目标和利益,并努力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争吵和争执,保持冷静和理智。

然而,如果通过协商无法解决合同纠纷,下面介绍的法律途径可能是您的选择。

2. 仲裁

仲裁是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是将合同纠纷提交给独立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通常在双方签订合同时约定,在发生纠纷时,双方同意接受仲裁。

仲裁的优势包括:

  • 迅速解决:与法院程序相比,仲裁通常更快速。
  • 保密性:仲裁过程和结果通常保持机密。
  • 专业性:仲裁机构通常由行业专家组成,对合同纠纷有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仲裁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限制:

  • 成本:仲裁费用可能较高,包括仲裁费、律师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 执行:一旦仲裁裁决做出,双方必须遵守,否则可能需要通过法院执行。
  • 有限上诉:对仲裁裁决的上诉通常受到限制。

无论仲裁结果如何,它是双方自愿选择的,并且双方都同意接受仲裁结果。

3. 起诉

如果通过协商和仲裁无法解决合同纠纷,起诉可能是最后的选择。起诉意味着将合同纠纷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决。

起诉的优势包括:

  • 独立公正:法院裁决不受双方约定的限制。
  • 权威执行:法院裁决有强制执行力,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
  • 上诉途径:对法院裁决的上诉有更广泛的途径。

起诉也有一些限制:

  • 耗时:法院程序可能较长,并且纷争解决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 费用:起诉需要支付律师费、法院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 公开审理:法院案件通常是公开审理,可能对某些商业机密产生一定风险。

选择起诉的决定应该经过仔细考虑,权衡利弊,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总结

合同纠纷是商业交易中常见的问题,需要谨慎处理。在遇到合同纠纷时,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则可以考虑仲裁或起诉。

无论选择哪种解决方式,都应该咨询专业律师,并遵循法律程序。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双方和解的可能性。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排除妨害,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每个商业人士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妨害被排除后又妨害怎么办?

在排除妨害的案件判决后,如果已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该案就证明已经终结,依法是不可以再审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如果妨害人又继续实施原妨害行为,你可以再行起诉,要求人民法院判处对方排除妨害行为。

三、诉讼排除妨害的条件?

1、存在妨碍他人民事权益的状态

排除妨碍的主要构成要件是存在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状态。与停止侵害的主要构成要件不同之处在于:一为动态,一为静态。

妨碍状态多为行为造成的,例如,堆放影响通行;违章建筑物妨碍相邻一方通风、采光;在他人建筑物上设置广告;将有害液体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碍状态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树根蔓延至相邻一方的土地。

2、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

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是指没有法律根据,没有合同约定,缺乏合理性。有些妨碍同时造成他人财产的损失,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塔吊因超负载掉下,破坏了他人的房屋,并阻塞了通道(排除妨碍是独立的责任方式,不直接涉及因妨碍同时造成的赔偿损失责任);有些妨碍是给他人造成不便。认定妨碍状态主要是看妨碍是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轻微的妨碍是社会生活中难免的,不承担排除妨碍责任。妨碍状态是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应当结合当时当地人们一般的观念判断。

如果符合上述构成要件,权利人即可搜集相关证据起诉到人民法院请求排除妨害。

四、排除妨害纠纷怎么反诉?

还出妨碍的反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给对方造成妨碍 ,二是没有给对方造成损失

五、排除妨害判决内容概括?

排除妨害判决的内容常见的有:原告建房(或从事某行为)时,被告不得妨碍;原告对房屋有居住权(或对道路、对土地等)有使用权,被告不得妨碍;原告(或被告)对孩子有探望权,被告(或原告)必须协助,不得妨碍等等

六、排除妨害纠纷如何执行?

一、排除妨害纠纷如何执行

排除妨害纠纷,是指因为物权受到他人的现实妨害而引发以排除这种妨害为目的的纠纷。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二、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

我们通常认为,排除妨害纠纷的构成要件一般包含:

1、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有人占有;

2、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

3、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

而且妨碍的行为必须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消除危险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请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区别,从关联性的角度讲,消除危险是从排除妨害中派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因为相对人妨害物权的行为导致的。主要差异在于,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险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

三、排除妨害纠纷需要注意的问题

排除妨害纠纷应当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11号)第2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的不动产所在地在营区内,且当事人一方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案件,地方当事人向军事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提出申请的,军事法院应当受理。动产的排除妨害纠纷,应以妨害行为实施地或者妨害行为实施人所在地或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适用本案由时,要注意区分其与返还原物纠纷的关系,在排除妨害纠纷中所有权或他物权人并未丧失对其物的占有;而在返还原物纠纷中,物已为他人无权占有或被他人侵夺占有。

排除妨害主要是金针于对妨碍物权行使的行为或事实状态一而采取的种措施,当物权的行使受到现实或可能的妨害时,物权人均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常用法律条文】

《物权法》第三十五条 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七、排除妨害司法解释?

妨害司法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行为。

具体包括打击报复证人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等。

八、公房排除妨害的法律适用?

法律依据主要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篇中的相关规定。

九、排除妨害权利的行使前提?

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公民生活中一条重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排除妨害请求的目的是消除对物权的障碍或侵害,使物权恢复圆满状态。

危险是指相对人对已知物将来必然造成妨害或损害的行为或者设施状态。危险是可以合理预见而不是主观臆测的。

遭受的危险或正被妨害特定的物依然存在,是权利人对现时妨害人行使请求权的前提。就是说这种妨害或危险应当是持续存在的。

在审判实践中,权利人请求消除危险或排除妨害,不需要证明相对人具有过错,只需要证明其享有物权的特定的物被他人妨害或遭受危险即可。因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的费用由形成危险或妨害的相对人承担。本条不受民事诉讼时效的限制。

《物权法》第三十五条: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十、排除妨害和排除妨碍的区别是什么?

  排除妨害和排除妨碍定义和区别如下:   

一、定义:   排除妨碍   指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排除妨碍。   是指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不法阻碍或妨害时,有权请求加害人或排除或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排除;以保障权利正常行使的措施。   排除妨害   是公民生活中一条重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   排除妨害请求的目的是消除对物权的障碍或侵害,使物权恢复圆满状态。危险是指相对人对已知物将来必然造成妨害或损害的行为或者设施状态。危险是可以合理预见而不是主观臆测的。   

二、两者主要区别是:   妨害是指有不利后果的,而妨碍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