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债权债务 > 正文

父子间车辆过户需要什么?

债权债务 2024-11-01 08:08

一、父子间车辆过户需要什么?

父亲身份证,孩子身份证,车的所有手续,到车管所300块钱找个黄牛就给你办了,不需要本人在,两个人都不需要

二、形容父子间默契的诗句?

1、《游王羽士山房》 唐代:殷尧藩

落日半楼明,琳宫事事清。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易作神仙侣,难忘父子情。道人应识我,未肯说长生。

2、《梁仲苍挽词》宋代:楼钥

延赏高三让,殊科擅一鸣。元宝文未极,长吉记先成。妙语遗膏馥,玄谈悟死生。行人痛埋璧,父子若为情。

三、父子间转账用途怎么写?

父母亲通过银行转账给子女是常有的事,用途多种多样,可以“资助子女买房,买车”,也可以转账给子女“供孙子上大学”,还可以作为支持子女自己创业等等

四、父子间的矛盾怎样化解?

这样的情况需要父子两个人都要做出极大的调整,都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并且以平和,尊重的心态进行交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化解矛盾。

五、按揭房屋中父子间怎样过户?

按揭中的房子不管是父子间过户或买卖给别人过户的前提条件都是要把贷款结清后才可以办理过户手续的,买卖和赠与过户的流程如下:

赠与过户:

赠与人与受赠人到公证处办理赠与公证;

那到公证书后到房管局打网签、核税;

然后到办证大厅办理过户手续;

等几天后取产权证就可以了;

买卖过户:

买卖双方签订贷款合同,并约定谁来还款,税费缴纳方(一般卖方的贷款由买方的首付来还);

买卖双方到银行签订贷款合同;

银行贷款审核通过后办理结清贷款;

结清贷款后在注销他权;

注销他权后办理过户手续;

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把产权证交到银行;

银行放款;

六、父子间的房产转让如何公证?

当然有效,觉得不放心可以去做个公证。至于内容怎么写有两种考虑。

首付和供楼全是男方父亲,房产证也是男方父亲,所以目前这个房子和女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女方拿出这30万的目的应该是想将这套房子变成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基本算双方各自出资一半,房产证写双方的名字。

一种写法就是把这些前因后果以及以后房子的归属全部写明白,要求男方父亲在供完楼后将房子转移到儿子和媳妇名下。这个会涉及到不少的内容,父子之间的房产转让什么的以及如果到时候不办该如何如何等等,具体怎么写得咨询法律人士靠谱点。

一种就是简单写明女方借款30万给男方父亲,就是个借条。

这种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了,万一过些年房子值100万了,对方不准备过户了,你也只能拿回这30万。不讲感情,单纯从现实和利益的角度来说,其实你现在处理方法不是一个理智的方案。

如果出了问题,最后可能会形成你和你老公的父亲之间的房产问题或者是债务问题。

因为这房子不是你老公的,不是夫妻共同财产,等于变成了你和你的公公共同买房,这个好奇怪~就算是借钱,你也是借给你老公的父亲。。。

正常的思路应该是,让你公公将房产过户给你老公,然后根据房价你出资一半,然后房产证加上你的名字。这样以后可能的争议最少。

七、父子间房产过户怎样比较划算?

1、若是你以后不卖的话,建议走分家析产的程序,写一份分家协议书(或到房管部门要一份),让所有家人签字同意析产到儿女名下,只需交纳手续费(每平6元和工本费80元)~~但以后出售时需要交纳20%所得税。

2、若儿女以后卖的话,建议现在走买卖过户程序,费用如下:要根据评估价格、是否满五年、是否首次购房、房子是否唯一房子后对号交纳。

3、测绘费1.36元/平方;评估费0.5%(评估额,允许浮动);契税评估额初次90平内1%、非首次3%,买方缴纳;所得税按全额的1%由卖方承担,若是五年外的唯一普通住房减免。

4、交易费6/平方,双方;工本费80元,买方(工本印花税5元)买方;营业税5.6%满五年可减免。

八、父子间房子过户手续费?

现在父子房子过户费需要交纳登记费80元/套,核档费50元/证,契税缴纳比例为3%,评估费为专业人员评估价的0.5%。

九、车子过户父子间手续麻烦吗?

父子间过户正常过户一样。过户需要办理过户手续。个人过户需要带的手续:

①机动车登记证书;

②机动车行驶证;

③发票;

④身份证原件(买卖双方);

⑤车辆购置附加费证明;

⑥保险单;

⑦旧机动车买卖合同(过户大厅填写);

⑧机动车到场。

十、北京指标父子间可以过户吗?

2021年1月1日起,最新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正式开始实施,新政策规定了今后北京市民只允许一人拥有一个汽车指标,多出的指标可以向符合条件的家属进行指标转让,也就是说北京支持父子之间车牌指标过户。

新政策规定了今后北京市民只允许一人拥有一个汽车指标,多出的指标可以向家属进行指标转让,其中受转让的家属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本市户籍人员;

2、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

3、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并在京居住一年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华侨及外籍人员;

4、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

5、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且近五年(含)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