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劳动纠纷 > 正文

劳动合同计算公式?

劳动纠纷 2024-08-21 19:18

一、劳动合同计算公式?

人力资源(HR)必须要知道的十个《《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赔偿或补偿等计算公式

正所谓HR不懂法,分分钟掉坑。管理者不懂法,分分钟为HR挖坑。精通劳动法已经成为HR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否则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一名优秀的HR应该做到在企业欣欣向荣时为企业招贤纳士,在企业危难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合理瘦身。作为HR在日常的员工关系处理中也许会遇到其中的问题,所以我们来了解下十个《《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赔偿或补偿等计算公式。

1、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2、加班工资计算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一)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二)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三)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3、经济补偿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4、年休假天数计算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5、员工入职、离职年休假天数计算

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符合上述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6、医疗期计算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7、病假工资计算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

8、产假天数计算

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9、生育津贴计算

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10、二倍工资的时效计算

二倍工资适用时效的计算方法为:在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时,因未签劳动合同行为处于持续状态,故时效可从其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据此实际给付的二倍工资不超过十二个月,二倍工资按未订立劳动合同所对应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正常支付的工资为标准计算。

二、劳动合同存续时间,怎么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期限。

“存续”期间,就是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续签劳动关系的的期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判断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到正式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间的期限。包括试用期间,实际劳动期间,病假医疗期间,产假期间,休假期间,停薪留职期间等。

《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三、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

在中国劳动法中,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赔偿计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是雇主解雇员工,还是员工主动离职,双方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计算方法和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意义

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关系双方或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解除:

  1.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2. 一方提前通知另一方解除
  3. 按照法定解除条件解除
  4. 劳动合同期满自动终止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解除劳动合同,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计算。

二、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因受益方原因解除合同,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赔偿数额应当合理,不能过高或过低
  3. 赔偿方式根据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能剥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根据以上原则,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计算主要涉及终止性补偿、工资、年假等相关因素。

三、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计算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获得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 劳动合同期满自动终止,但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的
  • 因用人单位发生变更,经劳动者同意继续劳动,但劳动合同解除的
  • 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续订合同的
  • 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但依法应当继续支付工资的

具体的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终止性补偿

终止性补偿是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终止性补偿可以是劳动者的一个或多个月的工资。具体计算方法为:

终止性补偿 = 月工资 × 补偿月数

2. 未休年假的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离职时有权获得未休年假的补偿。具体计算方法为:

未休年假的补偿 = 月工资 / 当年工作日 × 未休年假天数

3.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还应当继续支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 社会保险费 = 月工资 × 社会保险费率
  • 住房公积金 = 月工资 × 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仅供参考,实际的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四、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争议解决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是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计算上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 协商解决: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共同确定赔偿数额。
  2. 调解解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也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
  3. 诉讼解决:如果协商和调解未能解决争议,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方法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争议,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法律机构。

四、2021劳动合同计算所有公式?

按《劳动法》的规定,法定的公休日为104天/年,法定节假日为11天,并按下述规定方法计算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

A、制度工作时间(不含周末及法定假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B、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C、加班工资的计算: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工资:(实际工作时间-8小时)×小时工资×150%

五、未签订劳动合同,工龄如何计算?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全部来源或主要来源的以年为单位的工作时间,没有签劳动合同,不能计算工龄;

工龄可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总的工作时间。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

连续工龄和本企业工龄在含义上有一些差别,即连续工龄不仅包括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而且包括前后两个工作单位可以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若没有可以合并的情况,连续工龄就是本企业工龄。国务院1978年6月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规定将“本企业工龄”改叫为“连续工龄”;

机关、事业单位为有别于企业用的"工作年限",实际上连续工龄和工作年限的含义和作用是相同的。

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劳动合同法》第84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六、excel如何计算劳动合同签订年限?

在Excel中计算劳动合同签订的年限可以使用日期函数来实现。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1. 创建两个单元格,一个用于输入合同签订日期,另一个用于计算年限。

2. 在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合同签订日期,例如"2021/01/01"。

3. 在第二个单元格中使用DATEDIF函数计算年限。DATEDIF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差异,语法如下:

DATEDIF(start_date, end_date, unit)

- start_date: 开始日期,这里是合同签订日期的单元格引用。

- end_date: 结束日期,这里可以是今天的日期,用TODAY()函数表示。

- unit: 单位,用"y"表示年。

在第二个单元格中输入以下公式:

=DATEDIF(A1, TODAY(), "y")

其中,A1是合同签订日期的单元格引用,TODAY()表示今天的日期。

4. 按下回车键,即可计算出合同签订的年限。

请注意,DATEDIF函数在Excel中是一个隐藏函数,但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确保输入公式时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引用单元格的方式。

七、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

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使得解除劳动合同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当雇主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一定的补偿金给被解雇的员工。但是,如何确定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计算标准成为了雇主和员工之间争议的焦点。本文将介绍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的标准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解除补偿的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而具体的计算标准则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不同劳动者的补偿金可能不同。以下是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的标准:

  •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不满1年:按照劳动者1个月工资的2倍支付;
  •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1年不满10年:按照劳动者1个月工资的2倍至6倍支付;
  •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10年:按照劳动者1个月工资的3倍至12倍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存在违法行为,雇主有权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计算标准,下面我们提供一个实际的计算实例:

假设李先生在某公司工作了3年,每月工资为6000元。该公司决定解除李先生的劳动合同,那么根据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李先生应该获得的补偿金额如下:

  1. 李先生在单位工作满1年不满10年,因此补偿标准为工资的2倍至6倍;
  2. 李先生的月工资为6000元,根据补偿标准计算,补偿金额为6000元的2倍至6倍,即12000元至36000元。

所以,根据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李先生应获得的补偿金额为12000元至36000元。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基本的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 经济条件:如果雇主存在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全部补偿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支付部分补偿款;
  • 协商一致:雇主和劳动者也可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协商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 合同约定:劳动合同中也可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计算标准,但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

总结

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计算标准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雇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相应的补偿金,否则可能面临法律纠纷。劳动者也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双方应该通过协商,合理确定补偿金的支付标准,以维护双方的利益。

八、劳动合同法83条怎么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法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赔偿金的赔偿方式有三种解读:

1、补足说: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按照正式工资为标准补足,补足的部分工资即为赔偿金。

2、补足加赔偿:先按照按照正式工资为标准补足正式工资和试用期工资间的差额部分,然后按照正式工资为标准,按照实际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月份给付补偿金。

3、赔偿说:已经给付的试用期工资不再按照正式工资补足,而是直接按照正式工资为标准,按照实际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月份给付补偿金。

赔偿金具有惩罚性质,而补足说仅仅是补足了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没有起到惩罚性质不符合立法的本意,而补足加赔偿说又过于强调了惩罚性质,既要补足又要惩罚同样也不是立法的本意。

二、试用期的福利待遇:

试用期工资的约定--《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作出了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重申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条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条款中第一个条件对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由于两者是选择关系,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形,就符合了条件,换句话说试用期工资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只要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就是合法的。这样问题就出来,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的,换言之,劳动者的试用期也就是用人单位说了算了。这不能不说是《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这里要提醒劳动者注意此漏洞,避免用人单位用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来恶意欺骗。

九、解除劳动合同调休天数怎么计算?

调休天数通常是用来冲抵加班时间的,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在当事人调休天数结束后正式办理中止劳动关系,或者公司支付当事人的调休工资后办理离职手续,总之公司应该将当事人的调休时间处理完毕,才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视同企业欠薪,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

十、解除劳动合同工龄如何计算?

解除劳动合同工龄的计算方法因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工龄计算一般是按照员工入职日期算起,到劳动关系结束的日期为止的实际工作年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工龄=解除劳动合同日期-入职日期(不含入职当天)

在计算工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年内的合计时间若不足一年的折算为0年,一年以上不满一年的为1年;

2. 若是合同期满了未续签或续签属于双方协商终止的,计算工龄时应按合同期满日期为止,而不能算到离职日期;

3. 若是被辞退或公司解散导致的离职,一般按照正常工作年限计算,但是如果辞退与员工的行为有关系,也可能会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

总之,在计算工龄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情况需要依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计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