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率主要取决于?
一、道路交通事故率主要取决于?
人们对交通事故认识的态度,如果每个司机都能够遵守交通规则,相互礼让,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交通事故率将会降低很多。
二、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交通事故率是表达一定时期内,国家或某地区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在籍(机动)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交通事故率既表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事故率计算方法很多,何种方法较科学尚有争议。我国仍用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款额四项指标与上一年度同期对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百万车公里事故率如何计算?
实际发生的事故次数乘以100万公里再除以实际行驶的公里数就得到百万车公里事故率。;我国目前仍用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款额四项指标与上一年度同期对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交通事故率是表达一定时期内,国家或某地区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在籍(机动)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它既表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事故率计算方法很多,何种方法较科学尚有争议。;我国目前仍用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款额四项指标与上一年度同期对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趋势。;扩展资料:;防范措施:;
1、加强以交通参与者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伤亡方面有重要影响,交通管理组织系统的不协调会间接导致交通事故伤亡的增加,管理方面的失误会通过交通参与者与技术系统的不协调表现出来。
为此,应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管理。;
2、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的对策;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每年因驾驶员的违章和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占80%,因此,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严格考核是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的重要措施。;管理部门应重点从下列措施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素质:;
(1)对驾驶员安全行车方面进行正面教育,使驾驶员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和正确驾驶车辆,有利于交通安全。
驾驶员在严格学习和考核中,加强公德意识的培养,特别是让违章的驾驶员认识到自己的不安全行为,将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2)对驾驶员的再学习应予高度重视。通过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在复杂条件下的事故隐患预测能力,掌握识别不安全因素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减少或消除行车中的危险情况奠定良好基础。
;
(3)对营运车辆驾驶员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为此,国家应制定统一的行车记录单,以备执法人员核查。对每天驾车超过一定时间的驾驶员,必须停车休息,否则对个人和所在公司进行严厉处罚。
并对酒后驾车、超速行车的驾驶员进行严格监控,严重者终生不得驾车。;
3、提高交通事故求援与救护技术;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援机构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处理、救护,对减少人员伤亡损失是十分有益的。
此方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事故的实时监测、事故发生地点的准确定位、各部门信息系统相互沟通、交通事故求援与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快速救护、技术装备的合理配备。;
4、重视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调查与分析我国对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特点、特征及其普遍性规律、肇事驾驶员的安全水平,应予重点调查和研究。
国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调查统计系统,包括保险、医疗、交通、车辆部门、警察部门。;把所有交通事故调查数据集中到国家主管部门的统计分析中心,且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资源共享,其中包括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调查统计系统,并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有助于总结交通事故伤亡规律,为预防和减少事故伤亡提供可靠的依据 [3] 。;
5、重视人与道路环境相适应的问题;探讨和掌握人与交通环境的协调特性,依此改善交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有积极作用。在道路建设方面,我国应充分考虑人与道路相适应的安全问题。;
这主要包括人对道路几何条件、光线照明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安全设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是否符合驾驶员安全行车进行系统地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如有些发达国家对事故多发路段采用不同颜色,警示驾驶员安全行车。
另外,道路的行人通道标志标线应醒目,以便引起驾驶员特别注意。;
6、从车辆技术性能方面保护交通参与者;据统计,我国车辆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50%。可见,加强车辆安全技术的应用,是减轻交通参与者人身伤害的有效技术措施。例如强化车辆的安全技术标准、制定更严格的车辆检验制度、为车辆配备制动防抱死系统和安全测距装置以及对驾驶员不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等。;此外,为有效减轻交通事故对驾乘人员的伤害,在车辆上尽可能配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ITS把人、车、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道路交通发展到新的水平。我国在这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快车辆安全智能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车辆对驾乘人员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伤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通事故率
四、道路绿地达标率
道路绿地达标率的重要性
道路绿地是城市中的绿色宝藏,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人们的生活品质、健康以及城市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道路绿地达标率是评价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 提升城市形象
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元素,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绿树成荫、花香弥漫的道路绿地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增加城市的美感和亲和力。通过提高道路绿地达标率,可以使城市面貌更加优美,给人一种舒适宜居的感觉。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道路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此外,道路绿地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城市的水源涵养功能,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宜人的气候环境。
3. 保护生物多样性
道路绿地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增加道路绿地的达标率,能够为城市内的各种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同时,绿地还可以构建生态廊道,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迁徙和繁衍的通道,维护生态平衡。
4. 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道路绿地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使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清新空气、美丽景观和文化氛围。此外,道路绿地还能够缓解城市的压力和紧张感,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5. 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路绿地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道路绿地的增加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道路绿地还可以节约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语
道路绿地达标率是评价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大对道路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道路绿地达标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Translated back to English: htmlThe Importance of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oad green spaces are green treasures in citie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qualit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ealth, and the urban landscape. The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a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cannot be overlooked.
1. Enhance City Image
As an important landscape element in the city, road green spac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city. Road green spaces with shady trees and pleasant fragrance can bring joy to people and increase the beauty and affinity of the city. By improving the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ate, the city's appearance can be more beautiful, giving people a comfortable and livable feeling.
2.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oad green spa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rban ecosystem, as they can absorb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air, purify the air, reduce noise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city's air quality. Additionally, road green spaces can also reduce soil erosion, improve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the city, lower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and provide a pleasant climate environment.
3. Protect Biodiversity
Road green spaces are not only places for leisure and relaxation but also habitats for many species. Increasing the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ate can provide more living space for various organisms in the city,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d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green spaces can be used to create ecological corridors, providing migratory and breeding pathways for wildlife,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4.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ntact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eople's health and well-being. Increasing road green spaces can provide more recreational spaces, allowing urban residents to better enjoy the fresh air, beautiful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Additionally, road green spaces can alleviate urban stress and tension, improve people's mental state,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5.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reasing road green spaces can enhance the city'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chieve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depend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Meanwhile, road green spaces can also save energy,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e cities to develop in a more sustainable direction.
Conclusion
The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at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hanc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s should increase effor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oad green spaces, improve road greening compliance rate, and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五、道路绿化达标率
道路绿化达标率的重要性及影响
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达标率作为评判城市绿化水平的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了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道路绿化达标率的重要性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1. 道路绿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善
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草坪以及花卉等植物,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植物还能吸收噪音,起到隔音的作用,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此外,道路绿化还有助于调节城市气温,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清凉的休闲场所。
2. 道路绿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道路绿化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能够降低人们的压力水平,提高心理健康。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增加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促进社交交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此外,道路绿化还能改善道路周边的地温,增加城市空气湿度,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 道路绿化达标率的评估指标
道路绿化达标率是评估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 绿化覆盖面积:绿化覆盖面积是评估道路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道路两侧的植被覆盖情况。绿化覆盖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污染、调节城市气温。
- 绿化植物种类:道路绿化应注重引种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的植物,增加绿化的美观性和生态性。同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还能吸收不同种类的污染物。
- 绿化维护情况:道路绿化达标率还包括绿化维护的情况。健康生长的绿化植物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浇水和施肥,确保绿化的长期健康。
4. 道路绿化达标率的提高策略
提高道路绿化达标率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植物选择以及绿化管理等因素。以下是几个提高道路绿化达标率的策略:
- 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增加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和面积。
-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对污染物抗性较强的植物,增加绿化植物的存活率。
- 加强绿化管理:加强对道路绿化的管理,定期修剪、浇水和施肥,确保绿化的长期健康。
-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绿化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绿化活动中来。
5. 道路绿化达标率的实际案例
中国的城市在近年来在提高道路绿化达标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北京市通过大力推进绿道建设和植树造林活动,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还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道路绿化,各个开放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较大,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提高道路绿化达标率是完全可行的。
结论
道路绿化达标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绿化空间,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加强绿化管理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绿化达标率。各级政府和居民应共同努力,为城市绿化事业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六、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重要性
道路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中的一大安全隐患,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制定和遵守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定义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是一套明确规定和指导道路交通行为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它们包括了道路交通法规、交通信号标志、交通标线以及各种交通设施的设计和维护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并且确保交通流畅。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重要作用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是交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它们规范了各种道路用户的行为和车辆的使用,从而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使用标准可以有效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护交通参与者利益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规定和约束道路用户的行为,减少违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减少交通事故损失
遵守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降低事故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在道路标线标准中规定了道路边界线的设置和维护要求,可以有效减少因道路设计不符合标准而导致的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行为学、交通工程学、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制定和实施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关键步骤:
- 立法: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需要立法机关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导。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需要明确交通事故的定义、责任划分和惩罚措施。
- 技术研究: 制定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究和实践验证。这包括交通流量测算、道路设计参数的确定、交通信号灯的优化等。
- 广泛征求意见: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需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
- 制定和发布: 标准制定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最终发布施行。
- 监督和执行: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有效性需要通过监督和执行来保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尽管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标准缺乏统一性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统一性不足。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标准存在差异,这给标准的执行和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加强标准的统一性,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
标准更新和修订不及时
随着交通技术和交通环境的不断变化,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需要及时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速度较慢,导致标准与实际需求脱节。建议加强对标准的动态管理,及时修订和更新。
标准执行不到位
尽管有一套完善的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但标准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一些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和标准,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强化对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
总结
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规范交通行为、保护交通参与者利益,减少事故损失,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目前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强标准的统一性、更新与修订,以及标准的监管和执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七、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
在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道路交通事故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财产损失和伤痛,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对于规范交通秩序、预防事故发生至关重要。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的重要性
道路交通事故的划分不仅关乎事故责任的认定,也直接影响到赔偿的数额以及保险公司的理赔方式。一个合理的划分标准能够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矛盾纠纷,也能够促使驾驶员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同时,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在司法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明确的划分标准,法庭能够公正地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的内容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故类型划分,二是责任认定依据。
事故类型划分:道路交通事故根据其性质和情节一般可分为追尾事故、侧面碰撞事故、车祸事故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划分标准需明确具体,以便于事后追查责任和处理。
责任认定依据:责任认定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证据来确定。例如,通过现场勘验、证人证言、交通摄像头录像等方式获取证据,从而判断事故责任所在。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划分标准不够统一和规范,导致在处理事故时出现混乱和纠纷。另一方面,一些划分标准可能存在过时、不适用于现代交通情况的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和修订。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驾驶员和交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道路交通事故划分标准是交通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在相关部门和广大驾驶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科学的划分标准体系,为我国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八、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率和2020年对比?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5,000人死于与车辆有关的车祸,约300万人受伤。幸运的是,每年都有很多人和组织在工作,试图把这些数字降下来,我们都希望这样。2020年的交通安全故事将在2021年及以后引起共鸣:这里有一些趋势和倡议,司机将希望在新的一年观看。
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10月份的一份报告详细描述了全国交通死亡人数持续下降。2019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6,096人,比2018年下降2%。这很好, 但 2020 年的情况现在成为焦点是更复杂的。
NHTSA对2020年上半年的初步估计显示,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有一个陷阱。2020年第二季度,随着COVID-19限制的生效,交通量下降的速度大于死亡人数。因此,虽然总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每行驶1亿英里的车辆死亡率却有所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根据该报告:"留在道路上的司机从事风险更大的行为,包括超速、不系安全带以及在毒品或酒精的影响下驾驶。2020年上半年每英里发生致命车祸的比率是10多年来最高的。随着我们在2021年摆脱大流行病,这种情况将如何改变将是值得关注的
九、道路完好率标准?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最主要是道路绿化绿、覆盖率、达标率,没有完好率吧。
十、道路绿化率规范?
一、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
1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 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
● 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广场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业广场绿化
●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2纪念广场绿化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
●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3停车场绿化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电压 (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3.5
4.5
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
● 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管 线 名 称
距乔木中心距离(m)
距灌木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
雨水管道
1.5
—
污水管道
1.5
—
燃气管道
1.2
1.2
热力管道
1.5
1.5
排水盲沟
1.0
—
●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树木根颈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管 线 名 称
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m)
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m)
电力电缆
1.0
1.0
电信电缆(直埋)
1.0
1.0
电信电缆(管道)
1.5
1.0
给水管道
1.5
1.0
雨水管道
1.5
1.0
污水管道
1.5
1.0
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设 施 名 称
至乔木中心距离(m)
至灌木中心距离(m)
低于2m的围墙
1.0
—
挡土墙
1.0
—
路灯杆柱
2.0
—
电力、电信杆柱
1.5
—
消防龙头
1.5
2.0
测量水准点
2.0
2.0
六、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行车视线要求:
●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 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 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民主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
□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七、相关术语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9m至高3·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八、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上一篇:出现疫情快递还送吗?
下一篇:蒲公英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