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诉讼财产保全后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 2024-10-05 18:55

一、诉讼财产保全后怎么处理?

所谓诉讼财产保全是为了保证将来判决下来后有利于执行。当然有两方面的可能性。首先是争议标的要交还胜诉方。

其次是争议标的与本案没直接关系,但需处置偿还胜诉方。依判决都没关系即解除保全。

二、民事诉讼后可以再提起行政诉讼吗?

关于当事人在民事案件终结后又提起行政诉讼,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问题,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讨论,其是否还有具有可诉性。

1、对于争议事实已经实质审理,不得再次提起与生效裁判相违背的诉求。

如果争议事实已经经过法院的实质审理,但是该争议案件在实践中属于民事还是行政诉讼有争议的,该当事人利用该争议再次提起不同类型的诉讼,但是本质是对同一事实的同一诉求的,且被告同一的,应当认为其属于重复起诉。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征地补偿案例,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后,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后,当事人又提起行政诉讼的,属于重复起诉。

2、诉讼标的不同,不构成重复起诉

如果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起诉被告为民事行为的对方当事人,诉讼标的为民事法律行为,在行政诉讼中起诉被告为行政机关,诉讼标的为行政行为,应当认为不构成重复起诉。

三、网上诉讼立案后怎么处理?

网上立案之后,下一步应当去法院现场立案,缴纳诉讼费,领取立案通知书。《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四、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后怎么处理?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调查后,调查结束后,处理意见包括终结案件;提出检察建议两种。

《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

第七十三条 调查结束,检察官应当制作《调查终结报告》,区分情况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终结案件;

(二)提出检察建议。

五、交通事故定责后多久开始刑事诉讼?

可以在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出来后起诉,也可以治疗后起诉,时效为自受伤害之日起一年之内。

起诉需要起诉状、事故认定书、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损失的证明或单据。

交通事故民事起诉的流程是:

(一)起诉和受理

交通事故当事人就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应向法院递交起诉状,经法院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受理后七日内立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不服的可提起上诉。

(二)审理前的准备

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答辩状,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检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三)开庭审理

1、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2、审理前核对讼诉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讼诉权利与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法庭调查

4、法庭辩论,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后互相答辩.

5、法庭辩论终结,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应依法作出判决.

6、法庭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

六、交通事故诉讼流程?

一审阶段

一审开庭前

1、向交警队调取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凭证复印件

2、到工商局调取单位的基本情况

3、准备民事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4、法院立案审查

5、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6、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7、裁定驳回起诉

8、对法院裁定不服的,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9、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

10、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

11、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12、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13、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一审庭审

1、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3、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4、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5、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6、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7、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

8、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9、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10、不同意裁判,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审阶段

1、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5日内法院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15日内进行答辩

2、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移送审判庭开庭审理

3、上诉的裁定: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4、二审审理,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5、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6、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

7、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8、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9、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

七、诉讼中止后法院如何处理?

  法律明确规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在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不得进行本案的各项诉讼行为。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

  法条链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

  1、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2、第二款: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在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不得进行本案的各项诉讼行为。从中止诉讼开始到恢复诉讼程序时止,诉讼期间中断。中止诉讼前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所进行的诉讼行为仍然有效。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

八、海参发好后再怎么处理?

一次吃不完可以一参一代放冰箱里,葱烧海参,海参炒面能做的太多了。

九、交通事故后如何处理?

处理交通事故的一般流程如下:

(1)第一时间报警

发生交通事故后,要及时拨打12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家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2)现场处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责任认定

在查清交通事故事实的基础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作用大小等,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4)裁决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第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5)损害赔偿调解

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赔偿,按照有关规定和赔偿标准,根据事故责任划分应的赔偿比例,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同意达成协议,由事故调解人员制作并发给损害赔偿调解书。

(6)向法院起诉

如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调解无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终止调解,并发给调解终结书,由当事双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7)保险理赔

交通事故的妻任明确后,可以直接找保险公司理赔。当然也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联系保险理赔员,或者向法院起诉时,同时将保险公司列为被告。

十、行政诉讼胜诉后对被告怎么处理?

  按相关法律规定,行政诉讼胜诉之后,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可能依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采取相关措施。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九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