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交通事故 > 正文

统计制度有哪些?

交通事故 2024-10-02 01:16

一、统计制度有哪些?

统计制度的类型

 1、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表现为国家对政府统计组织与管理结构中各层次、各部分之间隶属关系、职责范围、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规定。

  统计管理体制从横向观察中央各部门之间的统计分工可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从纵向观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统计关系,可分为高度集中,垂直领导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彼此独立,相互协作型三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内设立了统计处,负责规划全国的财经统计工作。1952年,我国成立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从那时起,国家建立了由国家统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市、县、区统计局等组成的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内设立的专业统计机构,它们共同承担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其突出特点是,各级统计部门受上级统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这就基本上保证了各级政府管理决策及社会各方面对统计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所有的官方统计数据一律由政府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搜集,由各级政府统计局公布,较好地保证了各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协调统一。

  2、统计调查制度

  统计调查制度是狭义的统计制度,仅指统计调查阶段所应遵守的技术规范。

  新中国的统计调查制度是从1950年开始的。1950年3月在中财委统计总处的领导下,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此后,全国各种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先后建立起来,而且多是定期报表,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运输邮电统计报表制度》、《物资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制度》、《贸易统计报表制度》、《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文教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和各项专门调查等。

  在新中国统计调查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滥发统计报表就是其中的一例。据统计,那时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共印发各种统计表格34,993种。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统计制度的改革问题,从统计队伍来说,政府统计部门重新组建了农调队,成立了城调队,20世纪90年代又成立了企调队。从调查方法制度上来讲,过去实行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不能满足经济改革开放对统计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以定期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主、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是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特征。调查方法制度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除了政府统计系统的调查以外,非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各种市场调查业务,在各类市场调查公司的运作下,正逐步兴旺起来。可以预期,我国的民间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成为政府统计的重要补充,同时,各类市场调查机构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也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3、统计法制

  统计法制是保证统计工作依法进行,保证统计资料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的必要手段。

  中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统计文件是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东北统计报告暂行规定》。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命令的形式公布了《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它为在全国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统计工作铺平了道路,并对以后的统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4年,在治理滥发统计表的基础上,颁发了《关于制定及审批调查统计报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查统计报表制订送审的几项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统计报表制度。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要求在领导上、业务上、组织上加强统计工作,同一切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违法行为作斗争。196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统计法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83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公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国统计史上第一部正式法规,该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统计工作真正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二、南极企鹅统计报告?

2020年1月31日,Stony Brook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进行本世纪第一次企鹅数量统计调查。

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开心,南极东北部每一块企鹅聚居地的个体数量都在急剧下降。

南极东北部整个岛上的多种企鹅的数量都在减少。在1971年的企鹅数量调查中,该岛上的企鹅总数为122,550对,但现在这里只剩下了52,786对。

三、风险报告制度意义?

《规定》内容及特点

《规定》共6章38条,突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全覆盖管理。考虑到目前对“工业企业”没有明确的概念、范围划定,《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工业企业的具体行业目录由省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规定》细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责任。《规定》专设“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一章,重点规范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包括要求企业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并对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目录进行重点排查和风险等级确定;

要求企业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明确了事故易发多发的发包、出租、交叉作业等情况中各相关方的管控责任;建立保障性机制,要求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实施公示警示、动态管理安全风险,并建立档案台账等。

《规定》创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监督管理方式。《规定》专设了“安全风险报告”一章,对安全风险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限、变更、责任等进行了规范,并将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履行情况、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从事技术服务活动情况纳入信用管理范围。

要求建设全省统一的安全风险网上报告系统,企业通过系统将辨识出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推动实施非现场监管,打破传统监管方式的局限,提升监管的质效和水平。同时规定企业要按时、如实报告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情况,接受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指导和管理。

四、社会救助统计制度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救助的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政策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的数据统计机制。它包括从社会救助对象、救助方式、救助标准以及救助结果等方面对社会救助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和分析。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救助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救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可以对救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社会救助对象统计。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了解决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社会救助统计制度需要全面掌握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救助类型、救助时长等,为政府提供有关群体状况和需求的数据支持。

2. 救助方式统计。社会救助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救助、资金救助、物资救助、劳动救助等。社会救助统计制度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救助方式的运行情况,对各类救助方式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救助效果。

3. 救助标准统计。社会救助标准是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救助补助标准,对于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正义性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救助统计制度需要统计不同区域、不同救助类型的救助标准,及时了解救助标准的动态变化,为评估救助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

4. 救助结果统计。社会救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助者解决生活困难,提升其生活质量。社会救助统计制度需要对救助结果进行跟踪和统计分析,了解救助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意义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可以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救助对象、救助方式、救助标准和救助结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救助的运行情况和问题状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参考。

其次,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社会救助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统计分析救助对象和救助效果等数据,政府可以及时调整救助标准和方式,提高救助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

第三,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通过统计救助结果,可以对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满足社会救助工作的目标需求。

构建健全的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社会救助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政府决策和救助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在统计救助数据时,应加强对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的把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社会救助统计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应制定相关的统计指标和统一的统计方法,确保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社会救助统计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的收集,更在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应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参考。

最后,加强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完善和持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应及时修订和更新统计制度,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更好地为决策者和实施者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构建健全的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通过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我们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救助的情况,分析问题,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参考。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是有助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的重要机制。它涵盖了社会救助对象、救助方式、救助标准以及救助结果等方面的全面统计和分析。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进社会救助工作至关重要。 社会救助是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以及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它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救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参考。同时,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可以对救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策,提高社会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救助对象统计、救助方式统计、救助标准统计以及救助结果统计。在社会救助对象统计方面,需要全面了解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救助类型、救助时长等,为政府提供群体状况和需求的数据支持。救助方式统计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救助方式的运行情况,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救助效果。救助标准统计需要统计不同区域、不同救助类型的救助标准,及时了解救助标准的动态变化,为评估救助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救助结果统计要跟踪和统计分析救助的最终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政策,确保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救助的运行情况和问题状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参考。通过统计分析救助对象和救助效果等数据,政府可以及时调整救助标准和方式,提高救助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此外,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有助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作用,建议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通过加强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的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此外,需加强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并制定相关的统计指标和统一的统计方法,确保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参考。最后,社会救助统计制度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统计制度,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为决策者和实施者提供支持和指导。 构建健全的社会救助统计制度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统计制度,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社会救助统计制度的建立将为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弱势群体的脱贫和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统计报告内容是什么?

三大内容是:

1、它将大量通过调查和整理的统汁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发展规律;

2、发现企业管理和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找出其原因;

3、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最后会形成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表现,它乃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数字与文字相结合,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现。

六、进度统计报告包括哪些?

包括内容:

(1)工程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

(2)实际施工进度图。

(3)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

(4)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

(5)解决问题的措施。

(6)计划调整意见和建议。

释义

1、进展的程度。

2、进行工作的先后快慢的计划。

3、工作或学习进展的程度。

4、指包括整个工作中每一项目进行速度的计划。

七、请示报告制度内容?

请示报告制度是指在组织机构中,下级部门或个人需要向上级部门或领导请示或报告某项事项或决策,以便上级部门或领导进行审批或指导。

请示报告制度旨在保证组织机构内各级部门之间及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同时,它也是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八、开工报告制度是指?

开工报告制度,直观旳理解是开始施工前,必须有属于此项施工内容的开工报告。

其实要明确的是开工报告批复流程中旳各项检查工作。

施工准备(专业人员 ,管理体系,安全措施等)

施工条件(设备,原材料,环境)

保障措施(专职管理人员:如八大员)

这些都完备了,开工报告也就批准了。

人们常把这些管理要求称为,开工报告制度。

九、双报告制度是什么?

“双报告”是指驻区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报告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十、什么叫“零报告制度”?

零报告制度”,就是从初次上报报表到本次上报报表之间的时段内,即使没有出现新情况,也要将报表填上“0”上报的制度。上报报表的时间和时间间隔是上级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时段内的最新情况。

现在不单在传染病统计工作上实行“零报告制度”,在一些特殊时期的其他工作也实行“零报告制度”,比如自然灾害、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政治事件等等。实行“零报告制度”,“零”的情况也要报告,就意味着有关方面要负起责任。因为故意“错报”比“不报”的罪过要大。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解释零报告制度时说,零报告制度不同于不报告。当某一地区没有出现疫情时,当地的卫生厅局也必须予以上报,上报疫情情况可以为“零”,但决不允许不报告。

扩展资料:

起源与案例

SARS零报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实行零报告制度,始于2003年4月20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解释零报告制度时说,零报告制度不同于不报告。当某一地区没有出现疫情时,当地的卫生厅局也必须上报。上报疫情情况可以为“零”,但决不允许不报告。

甲型H1N1流感零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5月2日晚确认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786例,并且表示不排除把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6级的可能性。同时,又有多名不同国家的确诊患者经过治疗已经痊愈。中国卫生部也于5月2日下发通知要求,从5月3日起,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