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弦的典故?
一、续弦的典故?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家俞伯牙擅于弹琴妻子自然就以赏乐为趣。一次,妻子偶患重疾,久治不愈,遂让伯牙弹给她听。伯牙见她难得心情快慰,便连忙提琴调弦,为爱妻弹了一曲又一曲。岂料弹兴正浓突然“嘣”的一声,琴弦断为两截。随之,爱妻亦撒手人寰,命归西天。待丧事办理完毕,伯牙便将此琴高高挂起,永不再弹。
伯牙与爱妻历来感情深厚。妻殒之后本不打算再娶,可谁知一年过后,提亲的亲朋好友纷至沓来,令他实在难以招架。无奈之下,他勉强答应见见再说。这天,一位赴约之女看到伯牙才华横溢,立马相中,但再三提出要当面欣赏那悦耳动听的琴声。伯牙尽管心中不悦,然碍于情面只得照办。他起身取下挂琴,拆去断弦,续上新弦,开始弹了起来。就这样,一曲曲宛转悠扬、动人心弦的声乐,瞬间从其指下酣畅淋漓地飘了出来,只听得众人如醉如痴,半天回不过神。在众人的极力撮合下,亲事也很快就定了下来。
这一故事在民间传开后,人们便将妻亡再娶称为“续弦”。
二、续弦和填房区别?
续弦和填房的区别:
1、续弦是从男方角度说的,填房是从女方角度说的。
2、续弦的施动者是丈夫,填房的施动者是妻子。
3、续弦指男子丧妻再娶;填房指女子嫁给死了妻子的人。
续弦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善于弹琴,妻子常让俞伯牙弹给自己听。后来妻子得了重病,俞伯牙请医熬药精心侍奉,可总不见效。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突然有一天,妻子感到身体好多了,就让丈夫弹琴给她听。
俞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想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嘣”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急忙到床前一看,发现妻子已经咽气了。
伯牙抱头痛哭,招呼家里人料理丧事,以后再也不弹琴了。一年后,有个亲戚给伯牙提亲。因伯牙和妻子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答应。因伯牙人品好,家境也不错,女方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她要听俞伯牙弹琴。
俞伯牙虽还在怀念故妻,但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原来琴上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了起来。动听的琴声出神入化,大家听得如痴似醉,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喝起彩来,当下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这个故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子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三、赞娶妻续弦,诗词?
洞房春暧列笙歌,合爸筵前绝绮罗,梁孟依然新眷屈,樊刘争比旧娇娥;芙蓉帐里添金碧,翡翠食中续暖和,重奏弯弦欣易云,双星今又渡银河。
四、鸾交续弦典故?
“鸾胶续弦”一语是用了《十洲记》中的典故:传说西王母以凤凰的骨髓熬成胶,其黏无比,献给了汉武帝。武帝的弓弦扯断了,使用此胶粘接,非常牢固。于是武帝命名为“续弦胶”。
还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历史上著名的琴师,琴技很高。后来俞伯牙的爱妻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俞伯牙就经常弹琴给妻子听,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让自己的爱妻早日康复。后来的某一天,当琴弹到最高潮处时,突然有一根琴弦弹断了,就在这个时候,俞伯牙的妻子也突然得断气离他而去。见此情景,俞伯牙实在是太伤心了,他发誓从此再也不弹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他的家人亲友都劝他再娶一个媳妇儿,万般无奈之下,俞伯牙只能服从大家的意愿再娶了一个媳妇,而他的这个二婚妻子也喜欢听她弹琴。
于是,俞伯牙又重新换了一根琴弦,继续弹琴给这位新夫人听,这就是续弦的典故。
五、伯牙续弦作文150字?
古代有位弹琴爱好者,名叫俞伯牙,他受人爱戴,被人尊称为“琴仙”。
有一天,伯牙带着琴满怀高兴地走出家门。他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湖水柔波荡漾,风姑娘拂过树梢,柳树纸条随着风儿在摆动,隐隐约约传来鸟儿动听的歌唱声,也许是伯牙的琴声太迷人了,把远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纷纷招来了。
不知是哪阵风,把热爱琴的钟子期也带到了这儿,悠扬的琴声延伸到湖对岸,把钟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弹琴时,心里突然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钟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夸奖道:“弹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十分迷恋,不假思索道:“好好好,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无论伯牙心里想些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他的心意,这世间难求知音啊,伯牙终于找到了他的知音——那就是钟子期。子期应故死后,伯牙认为在这五彩缤纷的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虽然伯牙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缘,但是知音难寻啊!好不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偏偏他却应故而去世了,伯牙能不伤心吗?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并论呢?伯牙悲痛万分,他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是啊,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能称得上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啊!
六、续弦和继室的区别?
续弦xù xián
(动)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妇,因此男子续娶叫续弦。
继室 jìshì 指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
续弦和继室没有区别,两者皆指原配死后,丈夫续娶的妻子。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妻,故丧妻称断弦,再娶为续弦。清翟灏的《通俗编·妇女》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
七、元稹发誓永不续弦吗?
元稹发誓永不续弦,妻死一年续弦。第二任去世后,继续娶妻。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他们二人婚后生活虽然比较贫困,但是韦丛是个非常贤惠的人,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将家庭照顾得非常之好,因此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韦丛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元稹对于妻子的去世可谓是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在作品之中,元稹从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命的有限,并引用邓攸、潘岳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看法,也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甚至表达出其忠贞不渝以及终身不再娶的意愿。
然而他这没有遵循这样的行为,根据历史记载,元稹在韦丛去世一年之后便开始续弦,迎娶了美丽动人的安仙嫔,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安仙嫔在三年之后去世。元稹又迎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甚至还曾经和薛涛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八、续弦和收房区别?
续弦和收房有很大的区别。在我国古代封建时代至民国时期,男子可以一夫多妻,除娶正室妻子外,还可纳妾。其妻去世再续娶,称为续弦。而收房只是很简单,随意的将家中某一个侍女,丫鬟收房服侍。地位和妾差不多只是没有名份。比如称呼上有夫人,二夫人,太太,二太太等上。只有正式名份的妻妾才能称呼,被收房了的在各个时期按习惯称呼。
九、古代正室死多久可以续弦?
遵循礼法的话,一般周年后才能再续弦。
在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理论上男子不可以再娶妻。而再娶的只能算做继室,不做正妻,不行正妻礼,在族谱上只能算做妾,生的孩子地位也比不得原配的。再娶继室地位比妾高,但是比不得原配正妻。哪怕是续弦,其地位也不比正妻。
十、弓断不续弦的意思?
据清朝翟灏的《通俗编·妇女》里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因古时以琴瑟来比喻夫妻,故丧妻称“断弦”,再娶称“续弦”。这个词的来源,一说与春秋时代著名鼓琴演奏家俞伯牙(即弹奏“高山流水”的那位)有关,一说与汉武帝刘彻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鼓琴。其妻极为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琴给她听,夫妻感情恩爱,伉俪情深。后伯牙妻重病,卧床不起。尽管伯牙请遍名医,悉心照料,但是妻子的病依旧不见好转。
眼看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俞伯牙心急如焚。突然有一天妻子精神好转(其实是回光返照),说想听丈夫抚琴一曲。俞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自己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听了俞伯牙弹奏的琴音,妻子果然精神大好。
俞伯牙为了让妻子赶紧好起来,便弹了一曲又一曲,不敢停歇;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俞伯牙急忙丢下拔子,跑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
一年后,俞伯牙地一位朋友为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因俞伯牙还沉浸在亡妻之痛中,本不打算再娶了;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没想到这一看不要紧,俞伯牙竟然对那个姑娘一见钟情;而对方也因俞伯牙才华横溢,有意嫁他为妻。但她提出一个条件,要先听俞伯牙为自己弹琴一曲,才肯嫁给他。
俞伯牙回家取来那张断了一根琴弦的琴,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为姑娘弹奏起来。那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个故事传开之后,民间便开始用“续弦”指丧妻再娶了。
还有一个说法:据《汉武外传》当中记载,汉武帝用的弓弦断了之后,以鸾胶续之,弦后来变得异常坚固,一直没被拉断。后来人们便称男子续娶为“续弦”、“续胶”或“鸾胶再续”。刘兼的《秋夕书怀呈戎州郎中》诗:“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这里的“鸾胶”,就是续娶的意思。弓断不续弦就是丧妻不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