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名言?
一、韩琦名言?
1.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
2.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 《柳絮》
3.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4.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
5. 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韩琦
6.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00
7.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二、韩琦中状元的典故?
韩琦很快就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二十岁的时候便斩获了进士科榜眼,同榜之中就有比他大了九岁的包拯。
可能因为太过年轻,别的进士分配的工作往往是知县起步,升迁也会很快。但韩琦却是监丞起步,干过通判,从来没有做过一地的最高长官,甚至在监管左藏库这种不痛不痒的位置一干就是好几年。很多人都为这个榜眼而鸣不平,但韩琦始终无怨无悔,不发一句牢骚。
三、韩琦大度容人的原文?
韩琦为宋之重臣,甚有名。有戚赠玉盏一,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至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后召显宦,特设一桌,覆以绣衣,置玉盏其上,且用其劝酒也。俄为一吏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小吏伏地请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有时。”顾谓小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度量宽大如此。
韩琦是宋国的忠臣,很有名望。他的亲戚曾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由农人从坟墓中得到的,那玉盏的内外,找不出丝毫瑕疵,真是绝世之宝,为此他答谢了亲戚一百两金子,也就格外珍爱这只玉盏。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大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著锦缎,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敬酒。谁知在忽然之间,一个差役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被全摔碎了,在坐的来宾无不惊愕,那人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这时韩琦不动神色地,先笑著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再对那人说:“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就是如此般的宽大厚重。
四、宋朝韩琦的女儿叫什么?
韩琦家韩氏是河南安阳(宋时为相州)的大姓。韩琦的家族在当时也非常地显赫,他的外祖母李氏是后晋宰相李崧的侄女,外祖父韩构曾做过知府。韩琦的父亲名叫韩国华,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在《宋史》中,专门有传记载韩国华的事迹。说他曾出使辽朝,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泉州知州。因为在泉州做知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深得人们爱戴,韩国华死后,泉州人曾为悼念他,而罢市。 子琚、璩、琦。韩琦是韩国华最小的儿子,出生在泉州,但四年之后,这个家庭就遭遇了不幸,韩国华因病去世。韩琦读书非常地刻苦,刚刚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开始踏上仕途,渐渐成为宋朝名臣。 子孙四代中三居宰相,累世不衰。南宋权相韩侂胄便是韩琦后人。 韩亿家韩氏是真定府灵寿县人(今河北灵寿县),徙开封雍丘县(今河南杞县)。咸平五年进士,除大理评事,知亳州永城县。景德二年,改大理寺丞,判陈州,移郓州、许州,迁殿中丞,改太常博士知洋州。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入为殿中侍御史,擢侍御史,除河北转运使。天圣二年,知青州,三年,判大理寺,迁工部郎中。四年授龙图阁待制,充辽朝国信副使,改兵部郎中,授枢密直学士,明道元年,拜谏议大夫,累迁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景佑四年,授参知政事,改吏部侍郎知应天府,庆历元年,迁尚书左丞,二年请老,授太子少傅致仕。四年八月卒,年七十三。諡忠献,一作忠宪,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封许国公。亿子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亿子。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火理评事。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自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嘉佑中,历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为三司使。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罢知邓州,徙许州、大名府。元丰元年(一○七八),知定州。六年,知河南府。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佑二年(一○八七),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河北韩姓是指,韩愈的后代,因他的郡望在河北昌黎,故名河北韩姓。韩亿自河北迁居河南,有称河北韩姓。而韩琦家居相州,称相州韩姓。关系好像没有。只是“神宗立,韩琦荐(韩)绛有公辅器,拜枢密副使。”
五、古诗琼花[宋]韩琦译文?
琼花
宋代:韩琦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
中含散水芳,外团蝴蝶戏。酴醾不见香,芍药惭多媚。
扶疏翠盖圆,散乱真珠缀。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
尝闻好事家,欲移京毂地。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
洛阳红牡丹,适时名转异。新荣托旧枝,万状呈妖丽。
天工借颜色,深淡随人智。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
草木禀赋殊,得失岂轻议。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琼花,像轻盈雅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走下楼来。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在清晨剪下像春冰般寒洁的琼花,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此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
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如今也漂泊到了江南在酒筵前相见。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只有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六、柳絮二阙韩琦翻译赏析?
《柳絮二阙》
【宋】韩琦
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
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全诗译文:
时常烦恼那东风不安分守己,高楼长路也无法阻挡它的无边无际。
满腔的心浮气躁的情绪,生来就不是什么稳重的花朵。
如雪花纷飞的柳絮一点也不矜持,狡黠地环绕着冒充繁花在并当中飞舞。
有时故意从花枝间穿过,引得无数蜂儿误认为是枝头繁花,而成群结队地竞相追逐。
全文赏析:
第一、二句通过拟人手法来比喻柳絮,写出了柳絮随风逐流、漂泊不定的特点。
第三、四句通过诗人的感悟间描写柳絮。“空缭乱”“不稳重”都是诗人的感悟,间接地写出了柳絮无结果、不可靠的特点。
第五、六句通过细节描写和拟人手法来表现柳絮。"不自持"以拟人手法写出了柳絮的"狡黠"。
第七、八句借来了花的色香,引来了无数蜂儿排队追逐,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柳絮轻薄浮浪的特点,写得生动话泼,富于意趣。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七、韩琦简介及生平事迹?
韩琦,乃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氏,祖籍为河北赞皇,出生于福建泉州。金榜题名之时,韩琦只有十九岁,标准的翩翩少年一个。
韩琦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几个哥哥抚养长大。“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史籍如此评价少年韩琦。就是说他少年老成,懂事明理,一门心思读书学习,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只知道调皮玩闹。
八、长安12辰时辰中的韩琦?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
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九、乞用韩琦范仲淹文言文?
乞用韩琦范仲淹
臣伏见去年已来,陛下拔任谏官,都下翕然称庆。又数日,罢夏竦枢密使,用韩琦、范仲淹作枢密副使。制命一出,士大夫贺于朝,庶人憙于路,至有饮酒叫号以为乐者。谓陛下去邪任忠,可刻日以观太平矣。
臣闻易·泰之彖词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之《彖》词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然则君子进则天下泰,小人进则天下否。陛下退一邪臣,进一贤人,而举国欢欣者,岂以一邪一贤独能关天下利害乎?盖以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而众贤并进,而天下不泰者无有也。
虽然,臣窃忧之。顷年庄献明肃太后初弃六宫,陛下亲临庶政,一日出令,邪臣沮气,天下观听,洒然快意,期于一变,以臻大治。自后数年,内方无事,左右之臣,易于袭常而恬于苟安,陛下忧勤之心且亦少懈。已而西羌背违,举兵寇边,遣将兴师,屡战屡败,馈运赋敛,百姓困穷。北人乘势,窥我强弱,遣使求地,京师震骇。幸而增赂,以得暂息,四海嗷嗷,日忧一日,以将来之患,当何如也?然犹惜忠贤之士而属望焉。幸而进用,庶其叶力而大有为,以解焦劳之急。陛下奋发刚断,博采物论,拔而任之,人人欢欣,而臣独窃忧者,诚恐进用之后,或有谗间,或拘旧例,使之不尽所长而去,则天下必有遗材之恨,所损不细矣。
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巳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傥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深,虽有和扁之妙,难责速効矣。
愿陛下思祖宗社稷之重,矜四海生民之困,愤西北二虏之耻,发干刚夬决之道,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臣昩死再拜谨上。
十、谁清楚北宋名相韩琦的史实?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损失一万余人,时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1]。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再度出战,宋军再度大败,九千四百余人全军覆没。两人于宋夏战争均无建树。庆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赞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进士及第,不久就给枢密使韩琦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携,这封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2]。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后遗作编为《安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