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卜辞读音?
一、甲骨卜辞读音?
读jia(三声)gu(三声)bu(三声)ci(二声)。
二、卜辞,是什么?
意思:甲骨上铭刻的占卜之辞。
卜辞
拼音:bǔ cí
注音:ㄅㄨˇ ㄘˊ
词性:名词
结构:卜(独体结构)辞(左右结构)
卜辞的解释
词语解释:
卜辞bǔcí
(1) 中国商代在甲骨上铭刻的占卜之辞。祭祀、征伐、田猎、出入、年成、风雨、疾病等常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间有少数记事文字。亦称“甲骨文”
英
oracle inscription shown on tortoiseshells or animal bones of Shan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殷人占卜,常将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所用龟甲或兽骨上,间或亦刻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记事,这类纪录文字通称为卜辞。
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由于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由于主要是占卜的纪录,故有时也称之为‘卜辞’。”陈原《社会语言学》11.5:“所根据的材料主要系卜辞,即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
三、卜辞金文是什么?
卜辞是甲骨文的别称,因为甲骨文大多都是关于占卜的内容。金文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四、卜辞什么意思?
甲骨卜辞也称占卜文书,它是商代王室占卜时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纪录.这些卜辞少则几个字,多则百余字,纪录了当时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多为卜问国家大事和君王的疑难,也是巫祝借代鬼神发言指导国君发布命令、进行统治的明证。
五、卜辞通纂读音?
bucitongzuan
纂[ zuǎn ]
1. 编辑 编~。~辑。
2. 〈方〉纂儿,旧时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
〈名〉
1. (形声。从糸(mì),算声。本义:赤色的丝带)
2. 同本义
纂,似组而赤。——《说文》
3. 织物,织品 。
如:纂肃
4. 〈方〉∶妇女长发挽成的发髻
给张姑娘插在纂儿上。——《儿女英雄传》
〈动〉
1.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2. 编撰;编辑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白居易《与元九书》
3. 通“缵”。继承
纂修其绪。——《国语·周语上》。注:“纂,继也。”
六、卜辞的前辞?
又称“序辞”或“叙辞”。卜辞的组成部分。主要记录占卜的日期和占卜者的名字,一般处在卜辞的最前面。最常见的形式是“干支卜,某贞”,也有作“干支某卜贞”形式,或者加上占卜地作“干支卜,在某,某贞”的。
七、甲骨卜辞全文及解释?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
当时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
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的。
八、甲骨卜辞什么意思?
甲骨卜辞是指出现在中国古代甲骨文上的卜辞,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形式,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卜筮活动及相关信息。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形式,通常采用金石篆刻的方式,由于其出土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因此也被称为商代甲骨文。
甲骨卜辞在形式上通常由卜问题和卜筮结果两部分组成。卜问题是对于古人所关心的事情,如天气、疾病、战争、灾害等方面的询问,而卜筮结果则是卜者对于卜筮所得结果的记录。
甲骨卜辞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提供了原始的文字记载和历史资料,也揭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甲骨卜辞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字、思想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卜辞的完整形式?
一篇完整的卜辞,字数多寡不同,多者将近百字,少者只有三四字,一般情况为二三十字左右。卜辞内容通常由叙事、命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组成。叙事主要记录占卜的时间和占卜人的名字;命辞是占卜人征问之事;占辞是卜兆所示对所问之事的成败吉凶;验辞是记载应验与结果。在卜辞中,叙事、命辞、占辞、验辞四项俱全者为数不多,一般都无验辞。
十、殷墟甲骨卜辞哪里出土?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上一篇:迷惘读音?
下一篇:曾仕强爱情与婚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