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惨痛悲哀的意思?

婚姻家庭 2024-12-10 06:22

一、惨痛悲哀的意思?

恸 恸拼音:tòng,注音:ㄊㄨㄥˋ,部首:忄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 五笔86:NFCL,五笔98:NFCE,仓颉:PMIS,郑码:UBZY 四角:94027,结构:左右,电码:1975,区位:6690 统一码:6078,笔顺:丶丶丨一一フ丶フノ 释义:极悲哀,伤心,苦难,痛大:恸哭。大恸。

二、惨痛教训近义词?

惨痛教训没有近义词。

惨痛近义词:凄惨,惨重,惨恻

教训近义词:教导,教诲,教育,训诫。教养。教悔,教会

教训造句

1、我必须充分吸取上次考试的失败的教训。

2、我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犯类似的错误。

3、我们要认真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4、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惨痛的代价的句子?

惨痛的代价是存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需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和决策付出一定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可能是物质上的损失,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伤痛。例如,一个人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能需要付出漫长的艰苦努力和失败的经历;而一个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率,可能需要裁员或削减员工福利,这些决策都会带来惨痛的代价。惨痛的代价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它提醒人们要谨慎考虑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尽可能减小惨痛的代价。同时,也要接受代价的存在,学会从失败和挫折中成长和进步。

四、惨痛代价什么意思?

惨重代价就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付出了巨大的物质、精力,或者牺牲。例如:一个人不脚踏实地,不好好学习,天天想着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去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终有一日偷人家的钱包被警察抓住,判了罪,这就是惨重代价的意思。

五、催婚的惨痛后果?

催婚的后果很严重,可能导致见了面不欢而散继而不见面!若催婚成功婚姻不美满也可造成重大伤害!轻则抑郁痛苦难当,重则婚飞家散鸡飞狗跳!

六、女人出轨的惨痛下场?

众叛亲离,无家可归。女人出轨伤害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伤害自己的父母与孩子,让他们抬不起头。坏了自己的名声,浪费自己的青春。

家庭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的事业,女人如果把自己的这一项事业弄得乱七八糟,那么女人的一生会很失败,而且重新开始也是很难的。

七、惨痛的教训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描述惨痛的教训的句子:

1. "失败是人生最残酷的教师,但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2. "痛苦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是人成长的催化剂。"

3. "只有在痛苦的教训中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4. "教训可以让我们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的洗礼。"

5. "惨痛的教训常常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谨慎和成熟。"

这些句子表达了惨痛教训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们强调了通过失败和痛苦的经历,我们能够学到宝贵的教训和成长。这些教训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激励我们更加谨慎和努力,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八、开粉店的惨痛经历?

我曾经开过一家粉店,但是经历非常惨痛。首先,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选择了一个不太好的地段,导致客流量非常少,生意很难做起来。

其次,由于我自己不是很懂行,选错了材料和调料,客人不满意的情况比较多,口碑也不好。

最后,由于我没有考虑到各种成本,如房租、人工等等,最终导致亏损,不得不关闭店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才能成功。

九、形容惨痛教训的诗句?

蹈袭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丰屋之戒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复蹈前辙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覆车之鉴覆:倾覆;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隗器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覆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覆舟之戒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十、萧红童年的惨痛经历?

萧红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快乐。她的母亲姜玉兰在她8岁时早逝,小小年纪就缺乏母爱,父亲因思想守旧,对萧红疏于管教,继母梁亚兰不喜欢她,以致萧红小时候很叛逆,经常逃离家庭。

萧红的父亲曾给她订了一门婚事,要萧红小学一毕业就与之完婚。懂得反抗的萧红反对包办婚姻,对父亲的安排采取了消极抗争,表示要去哈尔滨上中学,若不同意就去呼兰天主堂当洋姑子。

父亲张廷举还算不固执,妥协之下,便同意17岁的萧红去哈尔滨就读东特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