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景颇族人口?

婚姻家庭 2024-10-24 05:09

一、景颇族人口?

147828人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总人口数为147828人。

中文名 景颇族

分布 云南

人口 147828人(2010年)

语言 景颇语、载瓦语等

支系 景颇、载瓦、勒期、浪俄、波拉

二、景颇族别名?

别名载瓦、喇期、浪峨、波罗等自称。汉族则称景颇 族为“大山”、“小山”、“浪速”、“茶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 称为景颇族。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三、景颇族的重要动物?

花冠皱盔犀鸟。

花冠皱盔犀鸟是景颇族的民族图腾,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当地的许多建筑物、服饰上都能看到犀鸟的一些元素。花冠皱盔犀鸟的精神感染着他们,与景颇族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

花冠皱盔犀鸟生活在海拔500米左右的阔叶林中,喜欢吃一些野果、青蛙之类的,属于杂食性动物。在我国众多的犀鸟当中,属于天花板级别的存在。粗大的鸟喙上有一些冠突,叠在一起就像褶皱一样。

四、景颇族的颜色特点?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

五、景颇族的颇组词?

颇组词:颇采、景颇族、颇胝迦、颇眩伽、银颇罗、颇眂迦、无平不颇、禁中颇牧、颇负盛名、颇有同感、颇有微言、颇以为然、颇有见地、颇似奇迹、颇有名气、颇有作为、有失偏颇、失之偏颇、颇有建树、廉颇善饭、强饭廉颇、颇有成就、颇有微词、颇示以志。颇,中文单字之一,古文和现代文中皆用。有偏,不正和很,非常的意思。现代汉语解释也可以用作姓氏。常用词组:

1、颇丰。pōfēng。足够大而多。如:赢利颇丰。

2、颇孚。pōfú。得到支撑、支持。如:颇孚众望。4、颇为。pōwéi。很的意思,用在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很高,但还未达到最高点。如:说话时颇为激动。

六、景颇族的历史来源?

景颇族是盈江县世居民族之一,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日月山一带。先民属氐羌族群,在史籍中唐代称为“寻传”“裸形蛮”;元明称载佤支和浪峨支为“峨昌”“莪昌”“蛾昌”等;明称景颇支为“羯些”“遮些”“结些”等;民国称载瓦支为“小山”,称景颇支为“大山”、载瓦、喇期、浪峨,各支系自称景颇。

1953年7月德宏建州时统一定名为景颇族。约于明中叶,景颇族先民“结些”中的一部开始进入盈江地区,清初,便大规模迁入并定居于铜壁关、神护关(今铜壁关、苏典地区)一带山区。盈江县景颇族分景颇、载瓦、喇期(茶山)、浪峨(浪速)4个支系。

2020年,全县有景颇族431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1%。景颇支主要聚居于铜壁关乡和卡场镇,载瓦支主要聚居于盏西镇、芒章乡和新城乡,茶山、浪速支系各乡镇均有少量分布。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景颇(大山)和载瓦(小山)两种方言。20世纪初开始使用拉丁文拼音文字,1957年创制了新景颇文和载瓦文,现在通用两种新的景颇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景颇族主要种植旱地作物,并进行一定的采集和狩猎,阶级分化不明显,人们私有观念淡薄,处于原始酋长制经济,由山官直接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简称“直接过渡”)政策,1956年,彻底废除山官土司制,使景颇族获得跨世纪的飞跃。景颇族村寨 均散居在山上近水处,住房多为竹木结构楼房。

景颇族性格刚强,团结协作。多数群众信仰原始宗教,系统宗教传入后,信仰基督教。景颇支男子多用花格包头,载瓦、喇期支着黑长包头,出门随身挎“筒帕”,携带长刀。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式左襟短上衣,下着花色艳丽的围裙,裹毛织护腿,喜佩各式银饰。经济以农耕为主,主产水稻、甘蔗、茶叶、草果等。主食大米,喜食酸辣,常以各种舂筒菜和特制的水酒待客,以绿叶宴最为上乘。

传统节日有目瑙纵歌节和新米节。民间舞蹈有跳新房、丧葬舞、目瑙纵歌舞、景颇刀舞。民间文学样式多种多样,有史诗、民歌、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等。《勒包斋瓦》是一部长达万行,由“斋瓦”吟唱的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是“目瑙纵歌”盛典上吟唱的又一部景颇族史诗,是根据盈江县卡场镇大“斋瓦”沙万福(1900~1979)口授整理成书,有景颇文和汉文译本两种版本,汉文译本共8800行。 

七、景颇族风笛起源?

风笛是世界最古老的民间吹奏乐器之一,据说起源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约公元1世纪流传到古罗马。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风笛传入苏格兰。而公元14世纪起风笛盛行于欧洲,风笛的种类多至上百种,欧洲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土耳其)都有自己种类的风笛。

估计风笛是随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天主教等传教士传教过程中带来的一种西方吹奏乐器,逐渐为景颇人接受,并学会制作和使用的。

景颇族拥有并使用风笛在一定程度上是苏格兰人文化驻入景颇族的证明。景颇族也将风笛常用于民间的婚丧活动、节日活动中。

八、景颇族语言里?

  民族语言   景颇族公认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九、景颇族代表花?

景颇族织锦是中国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苑中一朵瑰丽的“斑色”花,在景颇族人民中世代传承,是景颇族妇女朝夕接触的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

过去景颇族没有文字,以象征性的纹样、符号、标记形式记录本民族大迁徙的实史、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爬虫飞碟、日月星辰,浮云流水、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具实物等。

十、景颇族外名?

景颇族在缅甸称克钦族,主要分布在缅甸的克钦邦、掸邦和实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