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徐志摩婚姻?

婚姻家庭 2024-08-28 12:02

一、徐志摩婚姻?

徐志摩结了两次婚,与三个女人有绯闻,但是没有一个是能完完全全占据他内心的。

头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喜欢;妻子是个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封建女性,他不喜欢;婚姻里没有灵魂上的交流、心灵的缔和,他不喜欢。

他喜欢林徽因那样的,有自己思想、经受过西方知识洗礼的女性。他喜欢能与自己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灵魂。但是婚姻是个双向选择题,很遗憾,林徽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的。

作为那个年代的名人,徐志摩有着典型的知识分子视爱情为天命的做派。

在他与陆小曼的婚姻中可见一斑。

他们相识于推杯换盏里,彼时陆小曼虽然已经嫁人,但是并不喜欢那个以事业为重,久不归家的丈夫,心中寂寞空虚。而徐志摩与头婚妻子毅然离婚,却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内心落寞。

两个在爱情方面都干渴的灵魂在戏剧艺术活动中迸发出惺惺相惜的火花,一拍即合,双向奔赴。

肉麻的情话像秋日的蒲公英一样在二人之间从此到彼,往来不息。

最终,二人大婚。婚礼的浩大与郑重不亚于如今任何一个明星的世纪婚礼。

男的,丰神俊秀,才华横溢;女的,风华绝代,才情绝世。他们的婚姻是珠联璧合,金童玉女。

但是他们的婚姻不被祝福。

徐家断了徐志摩的钱财支持,夫妻二人对未来生活的发展规划出现分歧,徐志摩想去北京发展,而陆小曼决定留在上海,无奈,徐志摩只好在上海北京两地奔波求生。

这种生活,颇为辛苦。尤其是在家中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

二人都是金尊玉贵着长大的,徐志摩靠教书挣来的钱根本不够维持日常开销,更何况彼时的陆小曼又染上了烟瘾。二人之间开始爆发争吵,日子过得支离破碎。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徐志摩意外去世。

二、徐志摩的婚姻?

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是民国时期大诗人,可他对待婚姻感情的态度让他颇受指责。1988年,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在美国去世,终年88岁。张幼仪晚年向亲人透露了她和徐志摩的感情,她说:

“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可徐志摩不珍惜这份爱,他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甚至逼迫张幼仪打胎离婚。

1920年春,林长民游历欧洲,林徽因暂时中断在北平培华女中的学习,也跟随父亲去了欧洲。在英国伦敦,徐志摩和林徽因初次邂逅,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疯狂追求。徐志摩有才,他不断给16岁的林徽因写情书,后者很快就沦陷了。

就在此时,张幼仪远重洋来寻找徐志摩,而且她又有了身孕。当张幼仪满怀期待见到丈夫时,徐志摩直接浇了一盆冷水,“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走投无路的张幼仪去了德国柏林兄长那里,当生下次子彼得不久,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就在徐志摩认为自己可以追求林徽因时,林徽因却回国了,不久就和梁思成去了美国留学,再后来两人结为夫妇。徐志摩和林徽因未能走到一起,是种种因素的结果,比如林徽因父亲在给徐志摩的信中写道:“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想足下误解耳。”

和原配张幼仪离婚,追求林徽因竹篮打水一场空,徐志摩很快又遇到了陆小曼。陆小曼早年嫁给青年才俊王庚,可两人聚少离多,陆小曼又是交际花,这一次则是徐志摩沦陷了。陆小曼家境优越,父亲陆定曾在北洋政府里先后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母亲吴曼华是江苏常州当地大族吴家的名门闺秀。

在陆小曼的脑海中就没有金钱的概念,他在京城交际圈子里声名远扬。正如胡适所说的那样,“陆小曼是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合,在当时不被人看好,老师梁启超更是在两人婚礼上斥责他们。

梁启超说:“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很遗憾,梁启超一语成谶,婚后的陆小曼花钱如流水,徐志摩能做的就是疯狂赚钱。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飞机去北平途中遭遇大雾,结果不慎撞上济南开山机毁人亡,年仅35岁。据当时报纸报道,徐志摩遗体损坏严重,“手脚被烧成焦炭,死状极惨。”

三、徐志摩的婚姻家庭

徐志摩的婚姻家庭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的婚姻家庭经历备受关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感情。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在1925年相识的,当时他们都在伦敦留学。他们迅速陷入热恋,并于次年结婚。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婚后不久,徐志摩就迫于家庭压力与陆小曼离婚。但他们的感情很快重新燃起,两人决定重新走到一起。他们的婚姻再次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彼此。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中充满了浪漫和激情的瞬间。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歌,这些诗歌表达了他对陆小曼的深深的爱意。他们的爱情传世至今,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被视为现代爱情的楷模。他们的爱情故事曾经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徐志摩和陆小曼相识于伦敦期间,他们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他们一起参加了许多文学艺术活动,并在文化交流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徐志摩对陆小曼的倾慕之情沉深而浓烈,他为陆小曼写下了《再别康桥》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他们曾一度离婚,但徐志摩内心深处对陆小曼的爱从未改变。徐志摩为了能够与陆小曼重新在一起,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了积极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也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他们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爱情的真挚和伟大,激励了无数人追求真爱和珍惜自己的婚姻。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家庭价值观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他们主张男女平等,尊重对方的个性和权利。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彼此的婚姻生活中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与传统的婚姻观念有所不同,他们主张夫妻间的平等互助,而不是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关系中,两人都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囿于传统的家庭角色。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婚姻的意义,展示了夫妻间的平等和彼此尊重的关系。他们的婚姻观念成为了时代的榜样,对后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家庭对我们的启示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家庭对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他们的爱情告诉我们,真爱是需要坚持和努力的,不应轻易放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其次,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家庭价值观告诉我们,在夫妻间应该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已经不再适用,夫妻间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共同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家庭对我们的启示是,家庭是幸福的基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维护自己的家庭,珍惜和谐的婚姻关系。家庭是每个人的庇护所,是我们生活的依靠和力量源泉。

四、徐志摩的经典语录婚姻

\

徐志摩的经典语录婚姻\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作为一位爱情诗人,徐志摩的经典语录中不乏关于婚姻的深思。

婚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关乎爱情和责任,也牵动着人们内心的柔软。徐志摩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婚姻的美好与挑战,令人产生共鸣。

1. 婚姻是爱情的坚守

"人婚姻的幸福,不应该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这是徐志摩对婚姻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婚姻并非只是一纸婚姻证书,而是两个人相互承诺的爱情和责任。

徐志摩的诗作常常充满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他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相互扶持的关系。在婚姻中,两个人应该共同成长,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相互宽容、理解和尊重,才能实现婚姻的幸福。

2. 婚姻是人生的路标

徐志摩的经典语录中,也提到了婚姻对于人生的意义。他说过:"婚姻是人生成熟的一种象征,它要求人自觉地给予忍耐与勇气。"

徐志摩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种成长过程。通过婚姻,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为他人付出,也学会放下自己的私欲。婚姻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3. 婚姻是爱的永恒

徐志摩的诗中常常出现关于爱情的描述,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渴望。在他的经典语录中,他也提到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他曾说过:"婚姻不仅仅是爱的结合,更是两个人彼此依赖、守护和关心的承诺。"对于徐志摩来说,婚姻是一种永恒的爱情。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两个人的灵魂紧密相连,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4. 婚姻是家庭的基石

徐志摩的经典语录中也涉及到了婚姻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他认为,婚姻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温暖和谐的保障。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它还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徐志摩提倡夫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只有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每个成员才能够得到快乐和成长。

5. 婚姻是人生的选择

徐志摩在他的经典语录中也提到了婚姻是人生的选择。他说过:"选择婚姻,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和成熟。"

徐志摩认为,选择婚姻并不简单,它需要我们成为一个成熟和负责任的人。婚姻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愿意为对方承担责任,并与对方共同携手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结语

徐志摩的经典语录中涉及到的婚姻观念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婚姻并非只是一份纸质的承诺,而是两个人心灵的契合和相互的守护。

在婚姻中,我们应该懂得互相尊重、包容和信任,用爱与责任构筑起美好幸福的家庭。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共同成长,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

让我们从徐志摩的经典语录中汲取智慧,珍惜婚姻的缘分,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五、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爱情和婚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徐志摩与婚姻

徐志摩对于婚姻抱持着一种理想化的态度。他认为婚姻是承诺和责任的结合,是两个人共同成长和相互支持的过程。

在徐志摩的眼中,婚姻并非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彼此理解、尊重和珍视的关系。他在《再别康桥》中写道:

青春了无踪影,逝去爱情做的梦。 只剩下月亮,默默地照着 我的悲伤,我别无所求。

一缕青烟袅袅,升腾, 我看到晚天,徐徐地升起。 醒了,我的心,我看见你在南方。

碧溪的水,潺潺地流淌 你像白天的阳光,照进我心房。

这段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徐志摩对失去爱情的思考,但也预示了他对新生活的期许。婚姻对于徐志摩而言,是重新找到自己、重获幸福的机会。

徐志摩对爱情的理解

徐志摩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爱情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粹的情感,可以使人充满力量和动力。

在徐志摩的诗集《狂风沉沙》中,他写道:

我们的往事,如烟; 在岁月的长河里消散。 我们曾相爱,如狂风暴雨般不顾一切。

美丽的记忆,远远支离缺憾; 在心上,残留一抹深深的忧伤。

这段诗展现了徐志摩对曾经的爱情的追忆。爱情是美丽的,但也充满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徐志摩深知爱情的不易,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珍视和敬畏之情。

徐志摩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如何相融

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不仅在诗歌中有所体现,他的个人经历也为其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曾与林徽因有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人的感情经历了距离和外界的阻隔,但最终选择了结合。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彼此的依靠和支持。

然而,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也并非一帆风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但正是在这段离别中,他明白了婚姻的意义,重新找回了自己,并将这段经历融入了他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中。

徐志摩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相融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体验。他深信爱情与婚姻可以使人成长和进步,可以让人拥有幸福和温暖。

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对现代人的启示

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却给现代人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徐志摩的思想告诉我们,婚姻并非是一种负担和束缚,而是一种责任和承诺。两个人在婚姻中要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共同经营幸福的生活。

其次,徐志摩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爱情,对待爱情应有敬畏之心。爱情是美好的,但也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呵护。

最后,徐志摩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爱情和婚姻中是否经历了困难和离别,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从中汲取力量。只有经历过痛苦与离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婚姻和爱情的真谛。

总之,徐志摩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与他的诗歌和个人经历相互交融,展现出了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婚姻,理解爱情,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

六、徐志摩语句

徐志摩,20世纪初期的中国现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独特性,还折射出了他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们将带您一起走进徐志摩的诗歌世界,欣赏这位伟大诗人的经典语句。

徐志摩的爱情观

徐志摩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笔下的爱情充满激情和细腻,让人沉浸其中。以下是一些徐志摩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句:

  •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 我只有一颗心,而这心只为你而活。
  • 爱,是生命的象牙塔,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登上那高低不平的阶梯。
  • 握手言和,不过是技巧;亲嘴了和好,只因为还想亲亲。

这些经典语句表达了徐志摩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爱情是一种美好而复杂的感情,需要勇气和真心的付出。

徐志摩的人生思考

徐志摩的诗歌不仅仅停留在对爱情的探索,他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也贯穿其作品。以下是一些徐志摩关于人生的语句:

  • 时钟从来不回头,争取每分每秒的时间,为的不过是为了将来再有时光可以往回看。
  • 人生最可悲之处,莫过于没有勇气面对压力、风雨和磨难。
  • 在命运的大厦上,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都是建造者。

这些语句体现了徐志摩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鼓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勇敢面对困难,并主张个体对自己的命运负有决定权。

徐志摩笔下的自然之美

徐志摩的诗歌中也不乏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以下是一些徐志摩关于自然的语句:

  • 山是沉默的朋友,海是诚实的伴侣。
  • 阳光打在百叶窗上,如同水晶淋漓。
  • 蓝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云朵像绵羊一样安静地躺在那里。

这些语句展现了徐志摩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用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他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思考。

徐志摩的语句经典而深刻,展现了他对爱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呈现,更是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徐志摩的诗句一直激励着人们,引发他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时间,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我们应该铭记并传承徐志摩的思想和精神,用诗歌的力量感悟人生。

七、徐志摩法号?

徐章垿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八、徐志摩结局?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而死。

后世对徐志摩的纪念:

故居:

1.

徐志摩故居建成于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故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可登临。

2.故居台门上方有徐志摩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厅有匾曰“安雅堂”,乃启功补书。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徐志摩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正厅、卧室、书房布置复原陈列,再现其的家境和生活场所。

墓地:

第一次:徐志摩的墓地原来在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由胡适之题写“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早年间胡适题词的这块徐志摩墓地,在动乱中荡然无存。

第二次:徐志摩老父徐申如对于胡适先生题字的墓碑感觉过于简短,又请到徐志摩生前红颜知己,被称为闺秀派才女的凌叔华,请她为徐志摩再题一块碑文。此块墓碑也在动乱中丧失。

第三次:徐志摩的墓地,因动乱坟陵早已损毁,故乡百姓为了表示纪念,由政府拨款把徐志摩的墓地迁葬到西山北麓白水泉边。

九、徐志摩,原名?

  一、徐志摩原名叫——徐章垿。  二、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三、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十、徐志摩经历?

徐志摩,男,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

1900年起入家塾读书。

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就读。

1909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厉麟似是同学)。

1915年夏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10月29日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

1916年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918年6月,拜梁启超为师。

1918年8月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1919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

1920年10月,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结识英国作家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

1923年3月,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泰戈尔访华,陪同在各地访问;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访问。8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12月,《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3至5月,与陆小曼赴欧旅游。

1926年,应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主持《晨报副刊.诗》;10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春,参与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28年2月,兼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0日,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欧、印等地旅游。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