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社区和物业公司的关系?

合同纠纷 2024-11-06 03:22

一、社区和物业公司的关系?

物业公司是现代城区为居民提供住宅、公共设施修缮维护、绿化、卫生和保安服务的服务性企业,与社区成员中的业主(居民)是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的关系。

社区自治组织应当在区政府房产部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成立社区业主委员会。

社区业主委员会具有招标选聘物业公司、订立物业管理合同的权力,具有协助物业公司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义务,具有监督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权力,对于服务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物业公司,社区业主委员会有权向政府主管机关投诉,有权解除物业管理合同,重新招聘物业公司。

二、物业公司社区羊年对联?

安居乐业喜庆乔迁乐 怡安恭贺盛赞勤俭家 怡居仁里和为贵 安与人同德有邻 福泽百姓方为好 怡安小区才是真 横批:勤政爱民 建小区美家园为居民服务真心实意 抓管理促发展播社区新风殚精竭虑: 共创和谐 精细管理创效益,说一千道一万,旨在促进社区发展 优质服务铸品牌,风里来雨里去,都是为了居民满意

三、社区能否成立物业公司?

社区成立物业公司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上级职能部门相关规定,是可以搞经营的。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国家就业压力,为社区增加资金收入。

二来可以方便社区群众,为他们日常生活排忧解难,感受到政府的温暖。所以,这是件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四、社区怎样成立物业公司?

物业公司属于资质后置的企业,所以办理好工商执照之后的一个月内需要去所在地的建设主管部门(地市级机构)办理物业管理资质,新公司统一为暂三级资质,一年后转为正式资质。

新设立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资质:

(一)营业执照;

(二)企业章程;

(三)验资证明;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五)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合同,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和劳动合同。

办理暂三级资质还需要下列材料:

 

1.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以上;

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系统

五、社区怎样注册物业公司?

 一、如何注册社区物业

  1.首先注册物业管理公司前需要准备以下事项: 

      (1)公司的品牌logo,名称(此过程必须谨慎,因为有一些名称可能被其他公司抢先注册且申请保护了) 

     (2)筹备的公司中投资人数目及所占股份、各投资人的职责分配说明 

     (3)筹备公司准备的启动资金(至少需要能够维持一年的运营才有资质申请)   

     (4)公司的经营范围说明(务必周全,因为现在和未来的拓展都需要考虑)   

    (5)事先确定好公司法人、监事人证明材料

1、、申请营业执照

  不管哪种类型的公司,都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开物业管理公司也不例外,办理营业执照这是公司注册的第一步。新注册的物业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之前,需要先核名,到工商局申请公司名称。

  申请的营业执照一般都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注册,其中记载的事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组织形式、法定代表人等。

  只有取得营业执照,物业管理公司才代表取得了经营权,代表企业是合法的机构。

2、办理开户许可证

  开户许可证是由银行办理的证件。物业公司要想方便运营,必须有自己的银行账户,以便进行资金往来。因此,应当选择一个银行开基本账户,在开户的同时,银行会向企业颁发开户许可证。只不过,需要等待几天,因为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有权力办理开户许可证,那么企业选择的开户银行需要将资料上报。

3、取得物业资质证书

  物业资质证书,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批的证书,有三个等级。新注册的物业公司,应当按照三级资质的要求来办理,同时有一年的暂定期。物业资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用来承接业务,物业公司的性质比较特殊,光凭营业执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取得行业资质许可。办理物业资质,首先要配置人员,其次准备申报材料,最后按照当地要求提出申请。

二、物业公司资质新办基本要求:

  1、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以上。

  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技术人员及专职管理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

  4、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系统。

  5、有委托的物业管理项目。

  三、物业的各种资质的条件

  一级资质:

  1.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以上;

  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0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管理两种类型以上物业,并且管理各类物业的房屋建筑面积分别占下列相应计算基数的百分比之和不低于100%:

  5.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系统,有优良的经营管理业绩。

  二级资质:

  1.注册资本人民币300万元以上;

  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管理两种类型以上物业,并且管理各类物业的房屋建筑面积分别占下列相应计算基数的百分比之和不低于100%:

  5.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系统,有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

  三级资质:

  1.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以上;

  2.物业管理专业人员以及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工程、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3.物业管理专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有委托的物业管理项目;

  5.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系统。

  综上所述,物业公司的注册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资质的级别的不同,所成立的物业公司的资质也是不同的,其他的内容和成立注册公司基本相同。

六、物业公司的合同纠纷

物业公司的合同纠纷:如何有效解决

物业公司在管理和维护物业时,常常会涉及到合同纠纷。这些纠纷不仅会影响到物业公司的声誉,还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物业公司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合同纠纷,维护其利益。

首先,物业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重明确合同条款,避免模糊和片面的表述。合同中应该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费用和支付方式,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等内容。另外,合同应该明确规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例如选择仲裁还是诉讼。

当合同纠纷发生时,物业公司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的机会。双方可以通过对话、会议等方式进行协商,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和解决方案。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调解或仲裁。

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

1. 调解

物业公司可以选择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调解是一种快速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法,双方可以选择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调解。调解的过程中,调解员会听取双方的意见,提出中立的建议,帮助双方找到解决的方案。如果双方能够接受调解的结果,就可以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合同纠纷。

2. 仲裁

如果调解无法解决合同纠纷,物业公司可以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的方式。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通过独立的仲裁员来裁决纠纷。仲裁的过程相对正式,需要双方提交证据和论据。仲裁员会根据事实和法律判断作出裁决,该裁决对双方有约束力。仲裁的好处是相对快速和灵活,并且相对于诉讼来说成本较低。

3. 诉讼

作为最后的手段,物业公司可以选择诉讼来解决合同纠纷。诉讼是一种复杂且费时的解决方式,需要通过法院系统来解决纠纷。诉讼的过程中,双方需要雇佣律师,并按照法庭的程序进行诉讼。诉讼的好处是可以获得正式的法律裁决,该裁决对双方有约束力。

预防合同纠纷的措施

除了及时解决合同纠纷,物业公司还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1. 合同审查

物业公司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可以请专业的律师或顾问进行合同审查,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合法和合理。合同条款应该保护物业公司的权益,避免可能导致争议和纠纷的内容。

2. 监督执行

物业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该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果发现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及时采取行动,妥善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此外,物业公司还应该建立合同履行的记录和文档,以备纠纷解决时使用。

3. 培训与沟通

物业公司可以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合同管理和纠纷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与业主和供应商的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引发合同纠纷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结

合同纠纷对于物业公司来说是一项常见的挑战,但是通过正确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纠纷并减少经济和法律风险。物业公司应该注重合同的明确和合法性,积极主动地解决纠纷,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如果物业公司遇到合同纠纷,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支持,以帮助解决纠纷并维护自身权益。

七、社区自己成立物业公司合法吗?

不合法。

小区可以自己成立物业来自治,但不能成立物业管理公司。若是业主要成立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必须按照合法的程序来办理,例如资质手续、招标流程等等,并且还不能制定自己来管理公司。但如果小区本身就有物业服务,就只能等服务到期后才能变更小区物业公司。

八、单位自建小区社区有权和物业公司签协议吗‘?

不可以。

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第二十一条 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九、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现?

民政部出台的《关于在全国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城市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牵头进行的。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巩固、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改革的突破口和新的工作重心。

社区发现,即社区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等各方面发展在内的系统工程,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主体,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扩展资料

城市社区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必然需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社区服务开始起步并不断推广和深化;1999年国家民政部确定26个城区为社区建设试验区,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社区已走近了每个人的身边,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十、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

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物业合同纠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区物业合同是指居民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管理合同,涉及到物业服务、费用、权益等方面的约定。然而,由于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存在差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明确性,社区物业合同纠纷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合理、公正、高效的纠纷管辖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问题展开探讨。 **一、纠纷管辖的基本原则** 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管辖问题属于民事法律纠纷,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纠纷管辖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法定管辖原则**: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管辖是指将特定案件归属到特定的法院受理。社区物业合同纠纷一般属于民事案件范畴,受理法院应当根据地域、案件价额等因素进行确定。一般来说,此类纠纷应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 **2.合同选择管辖原则**: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通过约定合同管辖权的方式来规定纠纷的管辖法院。这种约定应当是自愿的、明确的,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管辖权的,法院应当予以尊重和认可。 **3.专属管辖原则**:某些特定的纠纷,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需要特定的法院受理。例如,买卖纠纷由买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登记纠纷由不动产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等。社区物业合同纠纷没有明确的专属管辖机构,一般应由合同成立地或者物业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综上所述,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管辖问题应当根据法定管辖原则、合同选择管辖原则和专属管辖原则进行确定。在实践中,具体的管辖机构应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社区物业合同纠纷通常涉及到居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管辖问题上更应注重保护居民的利益。 **二、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的争议** 在社区物业合同纠纷中,管辖问题常常引发争议。一方面,物业公司往往倾向于将纠纷提交至所在地法院,主张合同中约定的管辖权;另一方面,居民也希望将纠纷提交至自身所在地法院,方便自己维权。此外,还有一些居民认为应当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解决纠纷,而不需要诉诸法律。 对于这种争议,我们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社区物业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应当受理于基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作为最基本的法律审判机关,既有较为丰富的审判经验,也能更好地保护居民的利益。因此,合理选择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纠纷管辖机构是最为妥当的做法。 当然,对于居民自治的主张,我们也应予以重视。社区物业合同纠纷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纠纷,可以使用非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例如,居民可以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诉讼成本,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在具体办理社区物业合同纠纷时,可以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优势,促进双方的和解。 **三、加强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的建议** 针对目前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推动有效解决纠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辖工作: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当前我国关于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解释不统一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该领域的立法工作,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纠纷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2.加强纠纷调解机构的建设**。纠纷调解是处理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有效方式之一,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纠纷调解机构的建设,提高纠纷调解的专业水平和效率,推动居民自治的发展。 **3.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处理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纠纷处理能力。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法院法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处理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物业合同一方,在纠纷处理中应当更加注重维护自身利益。相关部门和社区自身应当加强对居民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通过加强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管辖的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在具体的纠纷处理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决抵制一切不正当手段,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各方应该摒弃敌对态度,加强沟通和协商,共同推动社区物业合同纠纷的妥善解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物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