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送达的目的?
一、判决书送达的目的?
送达是人民法院单方实施的诉讼行为,对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有重大意义,送达的特点是:
第一,送达的主体是法院。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文书,不能称其为送达。
第二,送达的对象是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法院之间相互递送材料以及法院对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发送材料,都不是送达。
第三,送达的内容是各种诉讼文书,如起诉状副本、开庭通知书、判决书、裁定书等。
第四,送达必须按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执行送达任务,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履行送达义务的人,称为送达人;接受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的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称为受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交给受送达人的方法,称为送达方式。
二、法院判决书如何送达?
人民法院送达判决书的方式有以下六种: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直接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转交送达。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
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三、判决书能否电子送达?
判决书不可以电子送达。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需要向案件当事人送达纸质判决书,并且需要当事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确认已经收到判决书。
如果判决书采取电子方式进行送达,无法确认当事人是否能够顺利下载判决书并且知道判决书的内容,也无法确认当事人何时以及是否接受判决书。
四、民事判决书送达时间需要多久?
民事判决书送达的时间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六种。
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
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
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委托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实践表明,法院采用邮寄送达通常是受送达人住地离法院路途较远,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所采用的一种送达方式。 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
五、结案与判决书送达有时间限制吗?
法院审理案件有期限规定,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六个月结案,结案与判决送达有时间限制。
六、判决书邮寄几次视为送达?
邮寄送达不是以邮寄几次视为送达。
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所以,邮寄判决书一定属于送达。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七、判决书怎么算送达了?
一般是指当事人签收判决书后,法院就完成送达。法院的判决书由原告或者被告签收后,就应当认定法院已经完成送达。
原告或者被告在法院留有送达地址确认书的,法院按照该地址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后,即使当事人拒绝接受,法律规定也视为法院已经完成送达 。
八、判决书公告送达后多少时间生效?
判决书公告送达后十五天没人上诉,判决书生效。判决书如果是属于公告送达的话,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九、退休人员的判决书送达地方?
退休人员的判决书不会送到单位。退休人员和原单位已经没有关系,退休金是国家社保直接支付的。
十、法院判决书送达有何规定?
按照当事人在法院预留的送达地址邮寄判决书或通知其到法院领取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