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合同纠纷 > 正文

外包员工劳动仲裁告谁?

合同纠纷 2024-10-14 03:01

一、外包员工劳动仲裁告谁?

一般来说,劳动仲裁告谁是看劳动者和哪个用人单位建立有劳动关系。判断方式和逻辑层次如下:

首先,看和谁签的劳动合同。一般而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都会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的重要作用就是证明劳动关系。

其次,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要看劳动者和哪个用人单位具有事实劳动关系。需要结合具体的个案情况和证据加以判断。主要是看谁发工资,哪个单位上社会保险,劳动者接受哪个单位的管理,劳动者是哪个单位招用的等等。

二、企业告员工什么条件才能立案?

1.

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起诉是与劳动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因此,相互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和劳动者,都可以作为起诉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

2.

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明确被诉人即对方当事人。如果原告不知道是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则会出现无人应诉的情况,也无法进行诉讼,人民法院也无从审理。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提起诉讼所要求解决问题。

4.

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能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后,不服仲裁裁决的,才有权起诉。

三、劳动仲裁完后员工还去法院告公司?

劳动仲裁后如果员工认为仲裁错误可以向法院起诉

四、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在雇佣关系中,劳动合同作为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双方约定,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员工和雇主之间可能会发生纠纷,如工资问题、加班时间、解雇和合同终止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纠纷,法律制定了一套程序,即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争议方式,它能够比传统的法院诉讼更快地解决问题。在中国,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来负责处理。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的程序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仲裁: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例如劳动合同、工资单、加班记录等。
  2. 受理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对其进行受理,并通知双方参加仲裁。通常双方需要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和材料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3. 仲裁庭审:劳动仲裁委员会会组成一个仲裁庭来审理纠纷。双方可以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据。庭审通常会进行多个阶段,包括听证、调解和辩论。
  4. 裁决结果:仲裁庭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作出裁决结果。该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需按照裁决结果履行自己的义务。
  5. 上诉程序:如果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起上诉。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法院诉讼,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 效率高:仲裁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比起繁琐的法院诉讼流程更为迅速。
  • 成本低:相对于法院诉讼而言,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的费用通常较低,能够节省双方的成本。
  • 专业性强:仲裁庭由专业的仲裁员组成,对劳动法律和相关规定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判断和解决纠纷。
  • 保密性好:仲裁过程相对于法院诉讼更加保密,更能保护双方的商业机密和隐私。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 合同细节: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相关条款,如工资、加班和解雇等事项。合同的细节将成为仲裁的重要依据。
  • 证据准备:在仲裁过程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双方应充分准备相关证据和材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 仲裁费用:双方需要承担仲裁的费用,包括申请费、鉴定费等。在仲裁前应对费用进行明确了解。
  • 仲裁裁决: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并且一般不可上诉。双方应认真对待仲裁庭的裁决,按照结果履行自己的义务。

结语

员工劳动合同纠纷仲裁是一种快速解决争议的方式,能够保护员工和雇主的合法权益。虽然仲裁具有一些优势,但双方仍需要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慎重考虑,并在纠纷发生时按照程序进行仲裁。

如果您在劳动合同纠纷中遇到困扰,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顾问,以获得更好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五、员工在工厂受伤告到劳动局后果?

遇到这种情况后果是比较严重的。首先员工在工厂受伤,工厂理应算工伤处理并对员工做出相应的赔偿。

其次是和工厂出现不可调和的劳动纠纷才会上告劳动局的,最后劳动局接受后会对工厂进行劳动取证调查,既便是工厂处理得当也会在劳动局备案,对工厂以后的信誉影响很大的。

六、公司倒闭被员工告到劳动局后果?

要看是因为什么事情被投诉到劳动局,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1、【规章制度违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缺乏必备条款、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5、【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七、老板怕不怕被员工告到劳动局?

老板怕被员工告到劳动局,称职的老板是不愿意产生劳资纠纷或让员工四处投诉的,因为:员工投诉会对企业的诚信度产生不利影响;员工投诉一般都会产生法律成本或不利法律后果;员工投诉说明劳动关系不和谐,会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消及影响。

作为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或用人单位与老板),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信誉度,需要守法经营、公平与人性化管理员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才是公司立足之本,发展壮大之基。

员工告到劳动局或劳动监察机关老板会有不利法律后果或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

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

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天的;

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以及延长其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的;

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

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八、员工告到劳动局胜率有多大?

胜诉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毕竟员工追缴自己的工资是理所当然。员工为公司付出了劳动,公司就有义务给员工支付工资。

九、未续签劳动合同,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如何补/赔偿?

答:5、离职时,年度带薪年假休假天数超标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 1 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 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6、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7、实操提示,尽管调休安排属于企业自主管理权范畴,实操中,应当规范操作,确保程序完整有效,公平合理,台账清晰。鉴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欠工工资处理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本建议仅供参考,注意当地司法实践的裁判口径。

十、员工离职了,还要告企业,怎办,请举例说明?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需要具体一些。

员工正常走完离职手续,在法律层面上跟公司就没有劳动雇佣关系了。这个时候员工如果来告原来就职的企业,可能是有些企业不规范或违法的把柄。

我是HR负责人,我们这个圈子里面知道的消息是,比如有些企业偷漏税,然后财务总监或财务会计离职后,举报了公司; 比如有些企业在员工社会等待遇上,没有执行国家的标准,申请了劳动仲裁等;比如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暗箱操作,后被员工举报等等。这些事情确实存在的,大部分情况是企业本身的违规或违法,对待这样的事情,我们是鼓励的,遵守法律是底线; 确实也有少部分员工,就是居心不良的那种,对企业的污蔑,也是有的,那企业可以主动应诉并对其反诉诽谤,比如去年某大厂就有一名员工被刑事拘留就是一个很好的CASE。

总之,企业要规范,只有规范了,才不会被举报,就算碰到恶意污蔑的,公司法务也会应诉并反诉其诽谤,对方也会吃不了兜着走。